14 October 2025

2025年9月 ~ 滿目瘡痍傷痕累累

9月份共出現了六次黃雨,
再加上颱風「塔巴」、「米娜」和「樺加沙」的前後腳,
天氣依然酷熱,
風災重創樹木與沿海餐廳,滿目瘡痍。
表姑媽在9月亦傷痕累累, 苦不堪言。
 

* * *

帶備環保袋又食又拎的不止一人。
表姑媽曾帶環保袋去睇牙醫,
把牙醫診所的牙膏sample掃得一乾二淨。




表姑媽用環保袋帶走了某餐廳的福食 — 加了四隻指天椒的咖哩雞,白飯另裝。

原來指天椒用刀切和用剪刀的剪, 
辣度竟然有分別。



街坊們在樺加沙來臨前做好準備。








樺加沙來勢洶洶,
來臨前的周一晚上,
表姑媽來到「RaRe Restaurant」先來第一杯暖胃定神。




加上釀磨菇。




小食餐牌新添了幾款小吃,
表姑媽揀了兩款有牛肉的,
分別是麻辣牛舌及和牛芝士撻,
再來一客Rib Eye,
來一個暴風前的全牛宴。






Apple Crumble




能在星期一晚上就飲得這麼盡興,
機會實在不多。




到了樺加沙吹到正,
T10之際家中一幅牆在流淚。



T10的中午, 
表姑媽還原了某餐廳的雞卷午餐,
包括:
雞卷一份,醬汁獨立包裝
沙律一客,醋與橄欖油分開盛裝
餐廳自家製麵包,餐廳了解表姑媽平時總要來多一份,於是外賣版加了碼
看起來,比堂食還要豐盛。

紅酒? 其實T10不是風假,是WFH。




還原後的雞卷。
少了堂食的擺盤與伴碟襯托。





樺加沙逐漸遠離,
落街去「Pici」飲返杯。




都有幾個月沒有來過。




9月份適逢mushroom season,
表姑媽在mushroom menu揀了Porcini with pappardelle。

表姑媽要求pappardelle改為tagliolini,
表姑媽挺喜歡Pici的tagliolini那彈牙咬感。




第一次飯後送上limoncello 。




九如坊公園的大樹倒塌了。




清理後的九如坊公園。




九龍公園其中一棵大樹亦連根拔起。




塌樹到處可見






處理後:





某個黃雨的早上,
表姑媽穿上剛入手的其中一對Melissa落街,
走了入「蓮香」飲早茶。




雖則是飲早茶,但看見茶客的穿著打扮,如置身在化妝舞會。

有人身穿芭蕾舞的服飾,裙太短了吧!
亦有人打扮成「功夫熊貓」。

恰巧某局長與其夫人也前來飲茶,
其夫人雍容華貴。





在猶豫該選擇叉燒腸粉還是蝦腸粉之際,
最後竟然揀了平日較少吃的牛肉腸粉。

下次還是繼續在叉燒腸與蝦腸之間猶豫吧。




比起樺加沙,塔沙所造成的影響較輕微。
塔沙遠離後的海防道。





某晚來到天后「Sip Sip Rooftop」





俯瞰中西至銅鑼灣一帶,
九龍那邊也清晰可見,
但表姑媽不太願意把九龍攝入鏡頭。





某晚來到「Cheesecake Factory」 happy hour, 
食物平平無奇,
價錢亦不特別便宜,
只是氣氛實在不錯。




外型像餃子的 crispy crab rangoons,
味道卻不及一般煎餃或炸餃。 




端上桌時,
表姑媽才想起曾中伏的 Avocado Eggrolls。




Buffalo Wings 一向出事率較低,
這次卻也翻車。 



這客Spicy Rigatoni Vodka(加辣後)是表姑媽再度光顧的唯一理由,
辣度滿意。



與母親來到「Outback 」吃 late lunch,
母親說麵包的味道不及從前(只是一年前),
任食又如何。






表姑媽嫌Seared ahi tuna salad 略腥。
事實上從未吃過腥的Seared ahi tuna。




加錢的周打魚湯及龍蝦肉忌廉蕃茄意粉未能討母親的歡心,




母親說回味功房的磨菇湯及意粉比其更出色。




餐廳送的生日蛋糕上有那東西。




另一天與母親來到黃竹坑的Southside。
來到「綠茶餐廳」,
是一間沒有本地(香港)感覺的餐廳。




萵筍



牛筋牛腩煲



這個塔是布甸。



Southside裡的「City'super」試食多,
地方比尖沙咀與中環店寬敞。




另一晚來到黃竹坑晚餐,
記事如下:



來到「Pasteako」,
體驗free flow pasta,
一入店先揀刀,
內容容後更新。




9月的拉麵星期四

一幻番茄拉麵,
略甜。




 
很久沒來到i square,
變化不大,
接近十年沒有光顧的「火頭山(或是山頭火?)」」。




拉麵有大中細三個size可以揀,
這碗鹽味拉麵是中size。

驟眼看以為中間的是車厘茄,
原來是一粒梅。

表姑媽不懂欣賞,
還被經理說這是餐廳的signature。




出差回港後來到「長浜No. 1」,
驚喜發現啤酒有 happy hour。







麥芝蛋包走醬,有蛋白質又有鈣質。




「OK 便利店」的 pizza,
只要當它是麵包,
味道也不錯。




「玉葉」暑假後重開再吃的芝麻糊。





某天早上來到西營盤與舅父交收之後,
在「聖羅蘭餅店」買了件椰撻。




吃了3款不同味的jagarico







「Sabrina」人見人愛,
難怪是長期排隊的手信店。






萩の調 釉 (Hagino Shirabe You) 
日本茶 ,
甜得表姑媽頂不順。




表姑媽去買月餅給客戶。
見到「大師姐」的月餅包裝十分精美,
不過其出品實在太貴了,
表姑媽還是沒有幫襯過。





還以為今個月最遠去到的地方是石硤尾南山邨。




另一天來到深圳南山區。




8月底在香港迪士尼吃了一頓晚餐之後,
想不到9月底有機會入園玩了大半天,
內容容後更新。





9月份的至強手信



表姑媽跟店員說,
新配方的廣告找來劉俊謙也不錯,
要是找那十二人中的任何一人,
表姑媽定會罷買。





來自韓國的手信。




又是來自韓國的手信。




街口Aesop的window display





一年一度卅間盂蘭勝會,
可能宣傳多了,
比去年更多人。




表姑媽街坊之利,
有兩晚過來影相,




其中一晚更參與導賞,
對於盂蘭勝會的背景更加認識 。





今年所見,
白無常塊面竟然不是白色。






不是參與了導賞也不知大士王是「維持秩序」,
到了盂蘭勝會的最後還要打爛他。






花牌上有英文,
原來是方便不懂中文的外籍「朋友」。











到了七月廿四盂蘭勝會,
與友人再來。





見一家人燒紙屋給其父親,
表姑媽本想好好捕捉這一刻的。

去年曾聽說,「這邊廂燒,那邊廂即時收到」,
快過轉數快。

可是表姑媽不熟練借來的相機,
好快間屋就燒完,
表姑媽還未搵到個掣。





「散花錢」五分鐘內車輛不能駛過,
有人說想希望明年申請封路——有冇咁易?




見到潘先生來拍節目,
表姑媽亦被攝入鏡頭。

只見友人與他講鬼古,
表姑媽想八卦聽,同時又搞不好相機,
結果鬼古聽唔到,相又影唔到。





* * *


9月初Giorgio Armani離世,
路過廣東道店,
沒有特別表示。




9月7日馬季開鑼,
先父最不喜歡的騎師竟在頭場奪冠。

Robert Redford 在9月也離世了。
原來家父的英文名「Robert」來自羅拔烈福,
表姑媽一直以為先父搞笑地稱自己為「羅拔高」。




9月初做gym熱身不夠做lat pulldown,
兩天後膊頭痛,
痛到連手袋也背不起,
拿拿臨吃了消炎藥,
第二朝就沒事了。




有一晚在運動場跑步,
越跑大腿越痛,
跑完才知道原來見血了。




另一次受傷是在睡覺的時候,
床頭燈突然跌下來,
剛好打中表姑媽的嘴唇,導致嘴唇爆裂並流血。
幸好牙齒沒有受損,否則手尾長了。

在聖葉理諾堂堂慶30週年,
表姑媽負責在感恩祭及晚宴攝影,
因為拍攝以下照片時太過投入,
仆倒見血受傷。




中秋前先吃一件黒糖風味羊羹,
菓匠 清閑院。




8月份月記被某人嫌太長,
9月份已經減省很多了。
10月份將會更短,
又或者不久將來不再見表姑媽月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