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December 2013

近期午餐

早前寫過在公司附近吃午餐,
隔了九個月,update一下最近吃了甚麼午餐,地點不限於TST,
午餐時份,通常都是一兩條友吃,所以吃的份量也不會多。

先由日菜開始講。

有次搭由紅磡13:12出發的直通車,
早少少來到紅磡車站,
走了去對面商場的「竹里」吃了一客午市烏冬。

J人老細驚訝地問為什麼表姑媽跟此店的人那麼熟絡,
哼! 駛乜講!

簡單的一客烏冬,
除了烏冬彈牙之外,
湯底絕對是日本味。

價格比起「成地掃把」的food court更相宜。



講到「成地掃把」,早排因為發現老鼠,
之後馬上裝修,足足裝修了3個月。
裝修後光顧過一次,吃了烏冬。



裝修後環境坐得更舒適,
不過午飯時間幾大地方都擠滿人。



先後光顧了四次「京笹」,到了第三次先至有帶相機。

之前兩次都是吃免治肉餅飯,
第三次吃池魚。







第四次吃了弁当箱定食。






賣相及味道都高質素,又抵食,難怪12點半未夠就坐滿人。
不過晚市如何就不知,表姑媽來此店吃晚餐的興趣卻不大。



一年前已經覺得日本拉麵店開得比本地魚蛋/雲吞麵餐廳多,
一年後再開多好幾間。

間間都話到自己在日本有幾巴閉,
歷史有幾悠久。

不過在日本巴閉又或者歷史是否悠久又或者是否有日籍師傅坐陣
跟好味與否是沒有關係的。 
以下的四間拉麵店,其中一間就是了。

在香港有兩間分店的「鳥華」,主打雞湯底。
喝一口湯確有燉湯感覺。


這個薯仔沙律聯想起小學時所吃的沙律味道。
好好味。


餃子也不俗。


食到見底時有隻雞仔出現說多謝您食晒!
換個角度,您好味我先至食得晒!


11月份餐廳晚市有半價優惠。


好少有這麼整潔而又坐得舒服的日本拉麵店。
餐廳播放的是 Jazz音樂,
格調都高少少。


亞士厘道開了「別天神」分店。


試業期間,試了一客最基本的叉燒湯麵(走蔥)。
加蛋要另收費,所以沒有加。

J人老細吃的麵加上幾粒蝦。
隱約記得他有說好味。




試業期間,替玉無料(拉麵refill免費),
所以兩個人要了一份兩人分,沒有蔥的一半是本人的。


而某個星期六,
與妹妹來到中環的「健康拉麵」。
妹妹雖然在中環大中環上班,
要她找出此店的地址卻不是易事。



妹妹的Basil 拉麵附送沙律。


本人還是吃豬骨湯底的叉燒拉麵。


加多一客餃子兩個人吃。


中環每天一定行過的閣麟街開了間拉麵店。







魚介湯底。
 麵條算是近期吃過最不好味的。


有一隻錯字。


而主打Danish Bread的日式咖啡店,越開越多間,
近日中環店更加接近表姑媽寒舍。
不知何解,向來對此店不存好感。
有個週日趕時間來新舖吃過便飯,
好感依然不存在。



講完以上幾餐日食,
到韓食出場。

亞士厘道過去是表姑媽在TST最喜歡的街道第二位,
次於金巴利街。
不過自從Hungry Korean開業以來,
亞士厘道已成為表姑媽在TST最喜歡的街,
嚴格來說,是九龍最喜歡的街。


金巴利道的韓國餐廳,
味道趨向港化,
近日光顧少了。


雖然第一次光顧「家家戶戶」,不過個感覺跟「韓食美食」一樣。


個豆腐辣湯不見出色。

雖然金巴利街已經走出表姑媽的list,
而金巴利道的「石牆道」出現又另一景況。

十月初於此店搞了一個韓菜飯局,
滿意非常。


十月的下旬去浸會聽一個中日韓語言的講座前,來此店食個Lunch。



滿意非常。






老闆娘送的石榴醋,
話飲得多令皮膚靚。




到了西式午餐,算是較為少吃。
在寒舍附近的「Al Forno」吃了pasta salad.



也在Volume H.E.A.T.的姊妹店「Queen's Cafe」吃了個pasta。
看來西式午餐驚喜不大。



到了港式,
一星期只得一天有機會去「一樂」食午餐,
怎稱得上是飯堂?

雞髀米(少湯)。


雙拼變四寶。


雙胸(雞.鵝)瀨(走蔥少湯)


以上是過去九個月的午餐,
遲下又再更新一下,看看有沒有新發現。















14 December 2013

穿梭関東関西2013 ~ 序

剛從日本回來了。

原本這個假期是4月中旬出發的,
卻因為當時發生了一點事而走不開,
所以延遲到12月出發。

延遲了8個月,
很多事情都起了變化,
原本計畫是7天內全部在關西的,
現在卻加插東京3天。

無論4月出發又好,12月出發又好,
沒有變化的是一定要去「有馬溫泉」住一晚。
結果當晚住在一間會員制的resort hotel,
日本人有禮是人所共知,
當身在那麼高級的場所體會更深,
表姑媽都怕自己身世寒酸,失禮死人。



年近歲晚的週六晚上,
酒店人山人海,
訂到房已是一種運氣。


在日本度過自己的生日也不是第一次。
今年在京都嵐山度過。



晚上在一間私房菜吃飯,
全間餐廳只得一枱,
表姑媽感到有點拘謹。



由大阪-->横浜及東京-->大阪的兩程都是乘搭新幹線,
去程時昅實窗外,卻看不見富士山,都幾失望。
回程時以為都不會見到,
忽然眼前一白。


當火車繼續以高速行駛前,
以為只可以見到山頂一小部分,
已經心滿意足,因為見到已經很幸運了。


當相機已經收起之際,
眼前竟然見到....

見到富士山,
確是有「人在日本」的感覺。


今年4月26日,
表姑媽一位在日本總部一位要好的同事離世,
今次去東京,主要就是到安放她靈位的地方鞠個躬。

事前安排卻遇了少少困難,
首先表姑媽不知「鞠個躬」的英文及日文怎樣說,
又如何跟已故同事的家人約好呢?
另日本人的文化背景始終跟我們有點不同,
就算表姑媽有誠意,但日本人眼中又會如何看待呢?

不過表姑媽就是表姑媽,
只要想做的,排除困難,向多方面確認是否可行。
結果表姑媽以5小時的車程,由兵庫県出發,
已故同事的父母就在町田站等表姑媽。

見面後,
連同已故同事的丈夫,
一齊去「梅の花 」先吃午餐再到她的靈位拜祭。

2008年11月,我和已故同事還一齊去吉祥寺附近的「 梅の花」,
到了今天,確是傷感。
特別是白頭人送黑頭人。




離開町田之後,
已故同事的丈夫送表姑媽到高円寺,
兩小時的車程,我們傾了好多,
他對本人的認識更是表姑媽事前無法想像。


在高円寺住了兩晚,
走進村上春樹「1Q84」的世界。




在東京的兩個晚上,
先後約了前公司的上司及現在公司的同事聚聚。

去到六本木Midtown之後,
自己才記得幾年前去過。





星期二的晚上,逃學西班牙語,
卻巧合地去吃西班牙菜。



遲下(不知幾時)才慢慢再post這7天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