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May 2016

Harvester 哈佛提素 ~ 素食自助餐廳

這間位於上環的素食自助餐廳,
被不少傳媒介紹過。


表姑媽只知道餐廳在西港城附近,
從來不知實際在哪裡。

直至某日的中午
友人提議來這裡吃飯,
表姑媽就厚著面皮跟著來。


在餐廳見到以下告示︰

錢是你的,
地球資源是大家的。

表姑媽說︰
時間是你我各自擁有的,
最X憎人遲到,
多謝合作。




自助選擇都有十多款。

先取食物,
再磅重,
比錢後再找座位。







湯.粥.飯任添。





表姑媽不揀湯,
試下粥,
裝了3/4碗,
懊悔自己裝得太多。



餐廳十分簡約,
沒甚麼花巧。



也有其他素食產品。










餐廳在西港城附近
 (下圖右面紅色的就是西港城),
從來沒有行過入這條街。




從西港城的另一角度望向餐廳。





餐廳很勤力,
年中無休。



以下是表姑媽當日的選擇,
飯是磅重付款後才放上去的。

盛惠72蚊。






表姑媽欣賞此餐廳的理念,
卻不懂欣賞中式素食的煮法。

畢竟表姑媽是一名偏食主義者而非素食主義者。
而吃素有別的選擇。







11 May 2016

Little Break ~ 我在荔枝角的日子

1994年的1月4日,
表姑媽第一次在九龍上班,
地點是荔枝角。


特別記得是1月4日,
因村上春樹云云小說中,
最喜歡的「國境之南太陽之西 」主人翁,
生於1月4日。




當年公司位於上圖右手面白色那座大廈。
1994年的時候稱「北海集團大廈」,
再之前叫「麗的呼聲大廈」,
那時表姑媽的部門在四樓。
打電話叫外賣時說「麗四418」就知道是表姑媽。





本年2月中旬約了當年四樓的舊同事聚舊,
表姑媽鎖定地點在荔枝角的D2 Place,
當中兩間餐廳擇一,
考慮到大家的飲食習慣,
最終揀了表姑媽的次選。




餐廳名字叫「Little Break」,
感覺上是吃小吃(三文治, 意粉)等等。





打電話訂枱時順便問下餐廳主打吃甚麼,
有沒有素食餐牌,
套餐價位等資料。

被對方的一句嚇了一跳︰
我們是FINE DINING。




FINE DINING?

不要「蝦」表姑媽見識少啊。

不過,
就如港人把英式的high tea當成afternoon tea,
又或者港人把日文的O.L.(office lady)
當成所有返office朝九晚五上班一族的女性為O.L.

Fine Dining在本地或有不一樣的定義。




來到餐廳,
看不出有FINE DINING的氣氛,
果然是定義不同。






晚餐有套餐或À la carte選擇。




自家製春卷,
印象中是沒有豬肉在內的。



賣相不錯的Anchovies芝士焗蛋




配上香脆Toast




好像是南瓜湯。




包包樣貌夠可愛。




雜菌意粉。



抵食夾大件焗豬手。
絕對比起城中好幾間連鎖集團旗下的德國餐廳美味。


由於不是德國式,
所以沒有sauerkraut
令整體賣相更可觀。



豬扒賣相甚佳,
放了兩小片zucchini在上,
配搭得宜,
味道Juicy。




餐廳自家製甜品,
綠茶蛋糕不太甜,
甘甘地。

兩款甜點5條友分,
略嫌多了少少。





warm chocolate cake+ ice-cream

蛋糕與雪糕,
各有捧場客,
有得揀,
表姑媽揀雪糕第尾。



雖然餐廳的所謂Fine Dining跟
表姑媽心中的Fine Dining不一樣。

但是當晚食物及服務眾人也很滿意。




我們五人一面吃飯時一面懷緬
在荔枝角的日子,
表姑媽都有不少難忘回憶。



1)當年跟隔籬部門十分啱傾,
工作時遊戲,
遊戲時工作,

部門之間有個partition,
我們很多時爬牆閒話家常,
表姑媽經常被上司指責。


當年不是人人桌上有部電腦,
兩部門之間有個computer pool,
是一個可以傾計傾到忘我或午睡片刻的好地方,
曾經電腦Keyboard沾上汽水及發現有老婆餅餅屑等等,
表姑媽被問話時也沒有說出凶手名稱。

2)中午除了叫外賣送來公司吃,
間中搭綠色專線小巴到
美孚的「牛車水」吃
多酸的茄汁意粉。

雪糕紅豆冰就沒試過。


3)公司最大的會議室也是在4樓,
1994年的世界杯決賽,
那早上大部分同事都擁到會議室內吶喊,
當年巴西勝。

4)自幼不喜歡用自己錢買零食的表姑媽,
卻每月要夾20定30蚊作為零食fund,
夾了幾次之後表姑媽厚著臉皮說今後不再夾零食fund了。
(但卻照吃零食)

5)試過幾次放工去長沙灣唱K,
又煙又酒又唱又喊,
在回家的士途中,
嘔到九彩,
幸好同事隨身有嘔袋。
下車前表姑媽叮囑不要爆響口。
第二天若無奇事又準時上班,
年輕真好。

6) 還有尖東「迷城」,
去過一次咋!!

7)星期二,四早一小時下班,
公司有專車安排去西貢練水(龍舟)。

特別是星期四晚練水後總有節目。

8) 回憶中在四樓出現過的,
其中有四位已離世了。

***

一年左右,
公司由這大廈搬到荔枝角另一大廈,
被迫跟隔籬部門分開,
而且在不同層數。

來到新大廈,
部門與部門之間是另一景象,
很多時人體奧妙的生育(甚至成孕過程)討論Forum活現眼前,
甚至前一晚的電視劇一一重溫。

更令表姑媽懷念「麗四」的日子。


自然哼起 Million Years Ago.

Life was a party to be thrown
But that was a million years ago







同場加映



20多年後的今天,
偶爾工作關係來到荔枝角。

時間許可的話,就到「豐華」818,
最回味就是黑椒牛柳粒炒飯。





另一次買了半打蛋撻回到TST,
還被同事話鬼我破壞其減肥大計。

車! 他可以選擇不吃,
卻吃了兩個蛋撻,
是我破壞嗎?






10 May 2016

燕京小館 ~ 天津美食

住在西區的某某介紹
水街的「燕京小館 」給表姑媽,
說味道夠正宗,
價錢亦相宜。





餐廳簡潔明亮,
沒有大紅燈籠高高掛,
亦沒有雕龍雕鳳的裝修擺設。




麻蒜味撲鼻的
涼拌豆腐絲 (HKD20)。



招牌菜之一的香燻童子雞(半隻HKD68)。

啖啖肉兼且有人讓雞肶給表姑媽吃。





北京菜很多時有機會吃,
天津菜還是第一次。


餃子小籠包生煎包經常吃,
「狗不理」名字聽過,
卻聯想起HORAI 551。


包內有蔥,
不介意嗎?

不,小籠包內也有蔥。

表姑媽重申,
只有一樣東西是堅持不吃。


從來不知「狗不理」是甚麼意思,
一直以為跟表姑媽最怕的狗有關的,
難道味道像狗肉?

原來狗不理的原創人乳名有個「狗」字,
當他太忙做包子時,
連人都不理,
就有了「狗不理」這名稱。


狗不理包子,HKD38有6粒。






店員推介的津門魚頭泡餅。

考慮到魚頭多骨,
怕麻煩,
但又考慮到招牌菜定要試試,
所以點了半邊HKD168。



表姑媽不知「津門」是甚麼。
餐廳老細即時解釋津門是天津別稱之一。

表姑媽除了不懂普通話直轄市個的轄怎樣讀之外,
其實連怎樣寫也差點忘記。

魚是鰱魚,
不過表姑媽知道個魚名是沒有意思的。

泡餅沾上醬汁一起吃,
是表姑媽未吃過的味道。



不求完美,但起碼要圓滿。
沒有啤酒(HKD18)出場,
成件事就不夠圓滿了。



來多一客烤羊肉串(HKD28/串),
又香又羶。





餐廳門外放了涮羊肉的鍋。

其實表姑媽只在20多年前金巴利道的「新洪長興」吃過一次,
當年那餐廳很受日人歡迎。



餐廳的英文名字用了日文的「KODATE」,
原因不明,下次問。


有下次。



注:
餐廳不收加一,
餐廳逢星期三休。


7 May 2016

舅父生日飯局

5月4日(三)晚出席舅父的生日飯局。

去年人在羅馬,出席不了。
今年十分榮幸再度被邀出席。





點菜重任由舅母負責,
她確是一個識點菜的人,
端來的食物老幼咸宜。





懂得點不同菜色
迎合不同年紀,
不同飲食習慣的親友,
是很大方得體的表現,
這一點表姑媽就真是把鬼。




有很多人拿著個餐牌大半世都說不出想吃甚麼。
又或者拿著個餐牌問隔籬那位自己吃甚麼好。


妖!  自己吃甚麼都要問,
不如吃屎吧!

快快放低個餐牌不要阻住晒啦,
鹵味。




差不多吃飽飯才開始跟表姪仔表姪女玩,
要是一早就掛住玩,
實比阿媽話鬼我教壞細路。




鬥樣衰之後,
表姪女話不如鬥靚,
當然沒有難度。



之後表姪仔提議一個難度極高的玩意,
就是一齊鬥嗲!

今次真是考起表姑媽了,
未鬥已認輸了。

4 May 2016

1941 ~ 堅道的越南餐廳


5月2日(一)公眾假期,
幾乎朝九晚五都在堅道,
中午來到名叫「1941」的越南餐廳午餐。

此店跟以前堅道另一位置同名的
越南餐廳是否同一老細就不知曉,
舊店光顧過兩次,
從沒有喜歡上,
正因為此個人理由,
搬了到另一位置也是第一次光顧。

點了一客香茅雞扒,
多辣椒另上。
四個人但求快快趣趣填飽個肚,
味道不過不失,
幸好港式之餘不算很味精。





午市包飲品,
奶茶檸茶等,
特飲要加錢。


公眾假期堅道很靜。
從這個位置看堅道,
回憶起小學中學時代先後出現又消失的
歐燦記飯盒,
京滬麵包,
京滬快餐店,
夏蓮照相館,
新藍塘餐廳(尚在),
甄沾記,
重建前的堅浸,
12号巴士,
巴士專線。

電視劇有「鴨仔里春光」,
電影有「飛越黃昏」。






2 May 2016

謝師宴


記得中學畢業時問到畢業生買甚麼禮物送比母校時,
表姑媽提議不如買兇。

好鬼憎以前間中學。

有舊同學間中閒話家常中提起中學老師的近況,
其實到了今時今日表姑媽都是提一次蔑一次。

當年沒有出席謝師宴。





5月1日的晚上出席「謝師宴」,
兩年前自己是搞手,
今時今日有師弟師妹誠邀出席。



在我家附近的一家酒樓設局,
這家酒樓在90年代是「Big Echo」,
那時候日子過得很快樂,
 最高記錄是十天內有八晚在KARAOKE房內渡過,
真令人懷念。





晚飯前有卡拉OK,麻雀耍樂。
由於掛住818,
穿梭兩圍之間,
吹水多過吃。

菜色雖算很standard,
但味道算是不錯。




最後表姑媽竟然不用夾錢,
明明是謝師宴,
表姑媽又不是「師」,
但師弟師妹堅持,
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