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櫻花季節吧,
打開社交網站,
看來身在外地的親友比在本地的親友多。
這兩週表姑媽最遠去到東莞東坑鎮。
在常平車站吃的泡椒豬肉。
而本地以距離計,
表姑媽最遠去到將軍澳坑口。
以最有新鮮感計,
坑口之後
搭幾個站來到油塘,
第一次踏足「大本型」這個商場,
已差不多晚上9點半,
只有數間食肆未休息,
揀了在「太興」喝了杯熱奶茶,
是一個很溫馨的45分鐘短聚。
最有遊客FEEL算是搭了南港島線。
橄欖綠都幾靚。
在地鐵站見到的陽光檸檬茶廣告,
原來推出了2017年復刻版。
一直沒有留意30年來包裝已轉了。
腦海內不斷LOOP 30年前的廣告歌:
如陽光伴我
心中更明亮
在細細說聲
但願每天也望見
清明節前後沒有去掃墓,
Grandma生前(還是龍精虎猛時)曾跟她說,
妳死後我不會來拜妳的。
當時得到Grandma的諒解。
妳死後我不會來拜妳的。
當時得到Grandma的諒解。
而阿爺阿嫲生前,
表姑媽沒有機會對他們說,
所以去道堂拜祭他們二人。
當年(40年前)阿爺常帶表姑媽來九如坊公園,
跟阿爺唯一單獨吃過飯的地方就是「九記」,
通常是星期三晚。
我們總是在「九記」哭馬喪後才回家。
40年前蘇杭街一帶,
不知是孖沙街,禧利街還是急庇利街有賣粥的大排檔,
雖然阿爺沒有一起來這裡消夜,
但每次在這大排檔消夜時總會遇到阿爺的二哥,
表姑媽稱他為「二伯公」,
他跟阿爺長相很像。
二伯公喜歡在此粥檔吃牛荔枝粥,
聽說他每晚也吃的,
小時候的表姑媽不知甚麼是牛荔枝。
急庇利街「Little Break」已結業,
門外牆上見到他們四人在排隊。
有一天中午,
隱約聽到公司會議室傳來飲泣聲。
再聽清楚,
原來有人呻鼻涕。
之後發現原來有人偷食表姑媽瓶私伙辣椒醬,
從隻匙羹來看,
似乎落了不少,
怪唔得之有人辣到喊啦。
而表姑媽這兩個星期只吃了兩次辣,
誰不知兩次吃辣後都極度不適。
「雅婷廚房」的口水雞,
明明吃過好幾次,
是次吃完之後的半夜,
要考慮究竟落街買胃藥(兼買埋水送藥)好還是
索性入急症室好呢?
最終還是由周先生話事。
在東莞回港的一天,
有人睇完戲,
而表姑媽的直通車剛到紅磡,
於是約在金巴利街先每人一啖kimbap,
再上去「新羅寶」吃韓菜。
以前兩個人閒閒地點三款菜,
現在點一款都嫌多。
翠華早餐A及C餐有輕微更改。
「聚點坊」點心紙上多了一客牛腩陳村粉。
很久沒來到「上海弄堂」,
認得表姑媽的經理安排了一個座位給表姑媽,
說這座位光線充足,
適合影相及看書。
表姑媽才發覺身上已經很久沒有書本了。
未見過Cooked Deli有米紙卷,
買來試下。
又幾好味,
諗住買多一客外賣,
可是話咁快就賣晒。
在國金的成地掃把買了另一款卷卷。
內有煙三文魚,
有人話好好味,
所以吃剩兩件時表姑媽拿拿臨影張相。
同場加映黑糖薩琪瑪一件。
「齒來香」的黑糖薩琪瑪VS「嘉咸街袁太」的薩琪瑪,
表姑媽較喜歡後者,
喜歡它外型細緻,口感幼滑。
很久沒猜包剪鎚,
幸好還記得表姐教落的必勝技,
所以赢了個cinnamon roll.
近幾個月受到不知是濕疹還是乜疹困擾,
很多時會痕癢到想把自己隻手斬下。
友人見狀煲了袪濕茶給表姑媽喝,
表姑媽連個壺都未識開。
喝過後又真是一覺瞓到天光。
另一位知道表姑媽苦況的某人,
竟問表姑媽的壓力是不是來自他本人。
還說願意提供其照片給表姑媽,
讓表姑媽去玩Kick Boxing時放在沙包上Jab Cross Jab Cross。
妖!喇沙你鹵味!
除了煲袪濕茶之外,
有朋友又無啦啦煮埋我飯。
事後當家母知道後,
她覺得不是味兒,
為什麼那麼多人煮東西給我吃,
而她作為母親卻沒有煲湯煲涼茶或煮飯給我,
覺得我「有媽等於冇媽」。
我說別客氣了。
我最不想見到就是母親在街上攞住大袋細袋,
或在廚房大汗疊細汗的樣子,
反正我是不願幫手的。
縱使家母說當中有其樂趣,
但表姑媽不願這成事,
還是可免則免了。
朋友送的Keroppi Post-it Memo Pad,
收到禮物高興之餘,
難得有人跟表姑媽一齊討論
兼勁蔑近期的「Beauty and The Beast」。
收到兩張明信片,
兩張也是來自日本,
以下的來自東京新宿。
另一張來自大阪府 ,
半年前表姑媽寄出秋天版,
半年後收到友人寄來春天版。
有人請食飯,
到了這一刻才發現竟然有小朋友喜歡同我玩。
(還是我喜歡同小朋友玩?)
以下照片揸機的也是小朋友。
久不久在7-11或759都會發現不同口味的じゃがりこ,
今次發現紫蘇芝士味,
但兩者味道也不見突出。
雖然未吃盧兜糭,
還是把厚衣先收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