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July 2017

表姑媽週記之閉關前最後一篇


公司樓下掛滿了很多紅色旗幟慶賀回歸20年,
金色加上紅色,
好有喜帖或賀卡FEEL,
事實上唔知有乜好賀。







上文提到在粉嶺吃了餐充滿驚喜的私房菜。

吃飯前在聯和墟逛逛。





剛到步粉嶺就想家了,
見到這條小巷竟想起文興里。




來到香港三級歷史建築的粉嶺戲院,
於2010年初已停用。





2010年結業後,
要等到2017年初在同區才再有戲院出現,
嘩!6年沒有戲院!









表姑媽記得以前即售及預售是分開兩條隊的,
不過1號院及2號院是分開售票的嗎?

表姑媽還記得售票員在戲票上寫上座位號碼,
都寫得幾難看的,
好似剩係個帶位員在黑漆漆的戲院內用電筒照下才看得懂。







沒有留意1號院門口有沒有那塊紅色布。






之後在「四眼仔」吃了腸粉。




大大粒的是粉果,
外貌跟飲茶吃的粉果不太一樣。

表姑媽對粉果負興趣。




離開粉嶺時差不多十點了。






有晚逃學走了去會友,
講下講下其實友人同樣是逃學,
我們原本是同一班的,
表姑媽自去年11月就一直缺課,
而友人亦因為健康理由自本年3月開始缺課。


因健康理由而缺課,
但見面時又一起吃calamari fritti。




回到去年9月底,
我們下課後走了去消夜,
都是吃煎炸香口嘢,
不一樣的是當時可以大啖大啖喝著冰凍啤酒,
一杯接一杯。


上課有時,
缺課有時。

飲啤酒有時,
戒啤酒有時。






屋企附近又開多一間越南餐廳「Cô Thành」。




呢架車仔好有風味。





個蝦片有青檸皮,
好好味。




雖然餐廳的裝修打造到好街頭小吃FEEL,
餐廳位於九如坊,
又怎會是街頭小吃的價格。






餐廳老細問表姑媽嗜辣嗎?

之後端來幾粒辣椒給表姑媽品嚐。






上環安記對面的「MedOven」,
店內使用的藍白格子table mat很面善,
表姑媽家裡用的是綠白格子。







表姑媽不懂Spanakopita是甚麼語言,
希臘吧!
總之是spinach pie的意思。 




同樣是餐廳自家製的tzatziki,
好好味。





來自「雅婷廚房」的
一豬一牛外賣。


聽得多拔絲咕嚕肉,
吃都是第一次。
或者是外賣關係,
看不出有甚麼拔絲。

而牛肝菌汁牛柳粒幾好味,
是表姑媽吃過最貴的外賣。




某週六晚來到九龍城吃泰菜,
都有差不多兩年沒有來九龍城吃泰菜了。

由於近期吃泰菜總是失望多,
所以是次沒抱甚麼期望。


論外表與味道,
這個炸蠔餅不錯。




表姑媽不知泰國也有炒蘿蔔糕的。




而這客是表姑媽點的香葉豬肉碎生菜包,
跟表姑媽所認識的有頗大分別。




餐廳老闆說芒果鴛鴦黑白糯米是
其店於20多年前首創的。

真係唔講唔知。






向來喜歡Coconut的表姑媽,
到了今時今日才知道有首Cococut song (Da Coconut Nut)。

呢首歌一旦聽一次就在腦海不斷loop,
不接受者會認為是惡夢。











在結志街買了一個水蜜桃卻一直沒時間吃。
結果還是要帶回公司才有機會吃
可是桃已熟透了。





突然想吃麥樂雞,
有人明明話減肥,之後又夾走了一粒。
另有一人吃完新地再吃三粒麥樂雞。





Clé de Peau Beauté「又」推出新粉底,
話說是有護膚成份的粉底。





試了個SAMPLE,
效果又真是不得了。





是時候買人生第四對「Melissa」。
可惜左手面的款式已沒有表姑媽個碼了。





結果買了與Vitorino Campos crossover的款式。
比起早前與Vivienne Westwood crossover更適合本人。







有人近日狂做功課,
功課完成品就明益表姑媽。





幾年前有人細細聲勸表姑媽不要喝太多,
卻送表姑媽50度的烈酒。

到了今時今日,
表姑媽覺得有人比表姑媽喝得更多。

而有人知道表姑媽閉關在即,
在閉關前的一小時十五分鐘送來手工啤酒半打。




表姑媽雖然周圍同人講閉關,
其實連自己都不知閉甚麼關。




28 June 2017

龍手工涮涮鍋 ~ 不枉長途跋涉來到粉嶺


與M課程同學半年一聚,
每次在困惱揀去哪裡吃飯之際,
總會突然有食神出來帶領。

食神讓表姑媽知悉有間私房菜在粉嶺,
自己未試過,
亦沒有甚麼食評可參考,
連照片也沒看過,
基本上連吃甚麼菜也不知。

唔理三七二十一,
就直接問下同學們是否願意去粉嶺吃飯,
竟然沒有人異議,
真是夠爽快。

有人甚至提議吃飯前去鹿頸的農場,
也有人提議吃個下午茶
更有人提議可參與提前彌撒。

有人不願與陽光撞口撞面,
而粉嶺的聖堂亦因為擴建而下午閂了門,
結果在和乜街吃了件油占多及四眼仔腸粉,
也在已停用的粉嶺戲院門前觀光下。

* * *

事前選定吃甚麼,
看過菜單後,
連第一次都未吃,
表姑媽就開始約腳並擇日子來第二次,
就是憑著一點信念。







餐廳有地面及閣樓,
地面是火鍋,
香氣香到頂不順。







是晚閣樓劃分了兩面,
一面是表姑媽的八人私房菜,
另一面有人訂了三圍枱吃火鍋,
看見他們大,中,小辣各一圍,
男女老幼在枱與枱之間穿梭,
比起吃自助餐更不亦樂乎。





第一道出場的小吃是櫻花蝦萵芛,
很明顯是要各位見識下師傅的刀功。






第二道出場的香辣一口牛脷,
有朋友認為這個辣,
亦有人認為個萵芛較辣。


此客牛脷登場,
令表姑媽惦掛起四位朋友,
有一對夫婦不吃青瓜,
一位朋友不吃紅黃綠燈籠椒,
一位朋友不吃牛,
恐怕九月再有機會來這餐廳的話,
也未必有機會再跟這客一口牛脷見面了,
無理由一鋪過得罪晒4個朋友吧。


不過不吃牛肉那位朋友已說明
怕得罪表姑媽多過自己被得罪,
所以不介意表姑媽揀牛肉。
所以表姑媽由過去現在將來都是特別愛錫這位朋友,
請邊個邊個不要呷醋。





名為雪茄黑松露春卷配自家製辣胡蔴醬。

說起來,
都有很久沒有吃過雪茄。






在網上所見的「棒打豬八戒」這名稱的菜式只是
長豆角炒豬肉,
賣相都幾惡劣,
而這個同名的卻那麼好看。

施師傅用了薄薄的豬肉片卷住韭菜花及紅椒,
又紅又綠,
顏色鮮豔。




「撈起牛魔王」是肥牛也。






最後出場的頭盤是冰鎮話梅涼瓜。
首先表姑媽沒有介意過涼瓜是苦的,
這是其特質。

本身表姑媽並不喜歡梅,
不嗜梅酒,討厭梅茶,
更不喜歡話梅。
沒有認真地吃過一粒話梅的經驗,
亦沒有放一粒話梅在紹興酒的習慣。

而這道菜的話梅味完全搶了涼瓜的地位,
最憎人搶風頭。




幾款絕不欺場的頭盤出場後,
輪到湯出場。





黑蒜牛肝菌金蟲草竹絲雞湯。

服務員端來時說「湯渣」,
表姑媽和同學兼死黨馬上糾正她,
說:
是「湯料」,不是「湯渣」。

現實是沒有「湯渣」的存在,
但「人渣」就少不免。

表姑媽第一次吃黑蒜,
吃了四份之一粒,
不算很抗拒,
但沒有意欲繼續再吃。

雖然隻雞黑蚊蚊,
兼煲到爛晒。
表姑媽有嘗試找過雞肶的下落,
同學亦有幫忙。






這味菜式叫「三婆龍躉」,
龍躉兩味,
但不知三婆是誰?
是不是指一人有三職的那位三婆?






放幾粒玫瑰花在蛋糕上咖啡上就見得多,
連豉油雞都放幾粒玫瑰花就連隻雞都顯得格外高貴。


陣陣的煙燻味,
滑嫩的肉地,
成為表姑媽的是晚冠軍。





餐廳知表姑媽嗜辣,
但因為大隊而放棄了是次吃辣的機會,
所以特別安排了兩個有辣味的餸給表姑媽試下。


先出場的是辣子豬肉,
對表姑媽來說,
有辣味,
但辣到流汗又流淚兼胃痛到入院
才是表姑媽所追求的。

這叫做快樂到死,
欲罷不能。





緩和一下辣度,
主席紅燒肉出場,
跟一般紅燒肉不一樣的,
伴了翠綠的蔬菜。

除了這一客菜式,
以上的大部分菜式也有大量蔬菜伴著。






另一客餐廳送的是毛血旺,
不過表姑媽不太懂欣賞內臟,
所以只吃了窩中的青瓜。





豉汁芥蘭花炒蟶子皇,
見到個芥蘭花的腳叉晒出來,
帶給表姑媽輕度的密集恐懼,
為了克服這份恐懼,
最佳方法還是盡快放入口內。





表姑媽成世人只是第二次吃煎米粉。
這客上湯芝士虎虾煎米粉,
比起上次在中環的「馬車會所」的勝出幾條街。




素乜素物從來不是表姑媽嚮往的。
是次的荷香蟹黃扒素官燕,
外表大勝。

冬瓜蒜加上紅蘿蔔粒的配搭,
有baby food的感覺。




主菜最後出場的是撈烏冬。





個人認為如果換上蕎麦麺可能更配。




最後出場是秘制南瓜餅。
有吃煎堆的煙韌口感。




表姑媽見識小,
甚麼烹飪18法,28法,
吃來吃去都只是一般的蒸,炒,煮,炸,
好多時聽個餸名就可以估計到個味道出來。

而是晚各樣菜式放在眼前,
未入口是想像不到味道來的。
八人份量真是十二人食都夠,
所以打包都包了三盒滿滿的。


總括是晚每道菜端來時都不斷帶來驚喜,
由頭盤至甜品都嘩嘩聲,
不枉長途跋涉來到粉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