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January 2019

老友記.旺記冰室.半山冰室.中環茶記.龍鳳冰室


近期多了很多冰室或茶餐廳,
有潤飾得十分懷舊,
有主打即叫即蒸,
亦有以日本雞蛋為賣點,
總之大部份都不算相宜。

* * *

有晚有人陪伴去散步,
路過「老友記」,
入去818。

老闆Gigi說已打烊,
既然是街坊,
下次再來吧。




一副街坊裝,
一看就知是街坊啦。

Gigi問表姑媽怕辣嗎?
表姑媽只怕不夠辣。

Gigi整了碗碗仔翅及驚死辣親表姑媽的不辣豬皮魚蛋蘿蔔。




店內有很多懷舊物品。





有好幾本姊妹雜誌,
最新的一期已是1981年了。

Gigi雖比表姑媽年輕,
但看姊妹也是第一時間看粉色的好幾頁,
當然也有試過模仿雜誌內Models擺每一個pose。




另外還有一大疊逢8号,18号,28号出版的龍虎豹,
表姑媽中學開始受東洋文化薰陶,
所以沒有看過本地出版的文化雜誌,
中學時期曾經一度小看龍虎豹,
誤以為本地文化雜誌「邊有嘢睇!」。

要是龍虎豹「冇嘢睇」,
又怎會有首改編歌曲歌頌這本雜誌好睇但又好X貴。




自「旺記」來到尖沙咀,
大頭蝦推介表姑媽好幾次。




中午時段原本已人多的亞士厘道,
有了「旺記」之後更加水洩不通。





某天下班後與大頭蝦趕得切來吃午餐,
她點了一客招牌叉燒炒蛋飯。

之前看過大頭蝦分享出來的照片不為所動,
到了見到真身,
表姑媽亦沒有好想快快趣趣扒兩啖的感覺,
可能因為幾粒蔥花吧。




表姑媽揀了鮮薑汁豬膶通粉扣底。
端來時傳來陣陣薑汁香。

通粉確是扣了底,
但豬膶沒有扣底。

無奈此店沒有「像樣」的辣椒油。




豬膶通套餐另配麥包多士加日本炒蛋。

日本蛋是不是巴閉好多,
表姑媽就不知了。

不過炒蛋不是表姑媽喜歡的吃法,
還是喜歡太陽蛋或荷包蛋。

對!
表姑媽經常忘記荷包蛋英文怎樣說,
所以曾經試過要GOOGLE之後先至落ORDER。




堅道的「半山冰室」開業有多久就不知道了。




看來深受附近街坊歡迎。




餐牌花哩花碌,
睇到眼都花。




有時教會活動與活動之間,
會來吃點東西。

吃過一次自家製椰菜餃子,
一次就足夠了。




奶茶少奶都好多奶。




幾特別的醉雞泡飯。




比豉油碟大一點點的蒸肉餅,
味道算是不錯,
又或者本身喜歡肉餅吧。

半山即是半山,
山腳的茶餐廳平均一客肉餅飯加飲品都是45蚊,
「半山冰室」收55蚊,
而且是袖珍版。




同場加映:

「半山冰室」附近有間豬肉舖,
放了三隻個樣都幾可愛的豬仔在門口。




聽說自由道是總店,
堅道是第二店。

賣自家養的豬,
不便宜的。




威靈頓街的「來佬餐廳」搬了一段時間,
其實只光顧過一次。




之後變成「中環茶記」。




本身對其負興趣。
剛巧有位食極唔肥的朋友找表姑媽見見面,
在扶手電梯行多幾步來到這裡。



常餐52蚊。




其實表姑媽個心想吃西多士的,
表姑媽還是揀了芝茄治。




食極唔肥的這位朋友揀豬扒米,
配上奶油多。

從來不認為奶油多有甚麼吸引,
不過低頭看自己件芝茄治,
覺得奶油多很不錯,
偏不影他。




懷舊還懷舊。
「囍」與「大押」放在一起好過癮嗎?




表姑媽只光顧了一次的「Souprb」沒有了,
變成了「龍鳳冰室」。




隔了幾個月,
吃了甚麼沒印象,
明明有相,
亦記不起這是甚麼。





寒舍附近的,
還有間早陣子排隊排得好厲害的「四季常餐」,
現在不用排隊了,
不過還未有機會試。


















Souprb ~ 未約好再來已結業了

18年的清明節假期來到蘇杭街買皮蛋,
順便在隔籬店吃早餐。






餐廳主打湯的。




聯想起白箭牌香口膠。




表姑媽揀了牛油果煙三文魚三文治,
還有隻poached egg。

味道很不錯。




Laughter is Brightest where Food is Best.

這顏色配搭似驗眼。
跟Irish的東西扯上關係通常不是綠色嗎?





過了一個月,
餐廳在FB貼了以下告示,
結業了。

之後有沒有在別的地區再捲土重來,
不知了。



28 January 2019

銀杏時光 ~ 集郵要集齊一套

11月中旬貼了一篇「銀杏館」的blog,
被網上死對頭一提,
集郵要集齊一套,
於是3天後與家母約了在太古的「銀杏時光」午餐。




星期六下午一時,
人不少。




Salad Bar?
Semi Buffet?
即是可以任夾還是只能夾一次?





表姑媽在素色餐牌內揀了香茅咖哩雜菜。




配三色飯。




家母揀香草焗羊鞍。

雖說是家母揀,
其實都是表姑媽揀,
因表姑媽有份食。




餐廳的哥哥姐姐推介表姑媽搵晚來聽歌。




過了三星期,
表姑媽搵晚來吃飯。




7點起唱懷舊英文歌,
唱足一個鐘頭。




晚餐的自助沙律bar選擇跟午餐差不多。

同樣有湯,
只是有人沒有望過佢一眼。





夾了一舊番埋位,
直至放了入口開始咀嚼才知道這是雞蛋,
而不是薯仔。




坐對面那位揀pappardelle with香辣帶子 。

令表姑媽懷念起當年Pizza Hut吃的海鮮寬條麵。




而表姑媽當晚揀了魚。




此店鼓勵重複使用餐碟,
不過又有些餐廳為免交叉感染,
叮囑不要這樣做的。




有位哥哥問了表姑媽兩次為什麼不開支酒喝,
又或者手工啤酒。

薑越老越辣,
老薑看到有人額頭寫住我是酒鬼四個字吧。



23 January 2019

木槿花韓牛專門店 ~ 雪濃湯做冬


位於Soho「木槿花韓牛專門店」開業已有一段日子,
初時見到「무궁화」這名字,
所了解的是韓國國花,
譯名無窮花,
以表姑媽對於植物的認識,
當然不知道無窮花即是木槿花。




是晚來到「木槿花」做冬。

開業以來,
覺得此店不甚相宜,
不過久不久又會收到一些優惠聯絡,
某些時段優惠高至6折(套餐除外),
還算不錯。




雖然表姑媽自細唔識計數,
甚至連「算術」與「數學」也搞不好,
慶幸沒有先天性選擇困難症,
對自己想吃甚麼清楚明瞭。




餐廳有一個套餐齊集表姑媽及坐在對面那位想吃的東西,
套餐沒有折,
但 a la carte有6折,
那麼怎樣辦。

這個時候,
表姑媽腦海一片空白,
連最基本的算術加數也無能為力。
坐在對面那位怕麻煩多過唔識算術,
結果還是點了一份二人套餐,
沒有認真地計下數。


***
第一客出場的是amuse-bouche吧,
是豆腐甚麼。

是一件沒有任何味道的東西。
口感也不像食物。

怎樣能amuse?

這樣的開場,
對後續出場的已抱有懷疑。




坐對面那位喜歡的生牛肉, 
表姑媽個人就麻麻喜歡了。




不是喜歡與否,
而是沒有信心吧。




端來生菜三塊,
出手似乎寒酸了少少,
後來知道原來是可以添加的。

幾時都話不要太早下判斷。




套餐有三款肉,
一眼睇晒。

中間片洋蔥不但只得一半,
而且切得非常單薄。




套餐有三款肉,
Ribeye + 腿肉。




及是日精選之腹脇。

幫忙烤肉的店員不是ajuma,
而是年輕人
他談笑風生,
看來十分喜歡自己工作的地方,
難道不但人工高,
而且餐餐可以吃韓牛?




看看有甚麼喝的。




啤酒一杯80多元,
任飲就88元。




眨下眼就吃完幾片肉,
在a-la-carte menu追加封門柳。





餐廳除了地面一層,
也有地庫。

唐樓樓底高,
確有另一番風情。




燒肉出場之後,
套餐還有炆牛肋骨。

表姑媽始終喜歡新羅寶炆牛肋骨那金碧輝煌賣相。




之後再來雪濃湯。




對面那位喜歡韓式雪濃湯配白飯多過
日式豬骨湯拉麵。




最後甜點出場。
Puff加幾粒蜜糖核桃。




離開餐廳後再轉場。




行幾步就轉了場來到Boilermaker。




回家前再轉第三場來到PMQ舉頭望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