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March 2015

掃街 ~ 第一街第二街第三街高街

表姑媽由屋企行去西營盤十分近,
地鐵西營盤站通車與否對表姑媽影響不大。

近期的幾個星期日,
穿梭第一街,第二街,第三街及高街,
睇下有甚麼好吃。


[第一街]

先由第一街說起,
揀了上海人做的正宗上海住家菜「小上海」,
老闆娘十分親切。

素餃子不是天天有,
不是剛巧有個熟客訂了四打,
老闆娘包多幾粒,
表姑媽亦不會有機會品嚐。


素餃內有冬菇,雲耳,金針,雞蛋,粉絲,菜。
誰不搶誰的鏡。


食完素餃,
還是要吃點肉。

告訴老闆娘表姑媽比較重口味,
她就端來這個湯麵讓表姑媽試試,
有菜有少少豬肉,豉油湯底。


味道與賣相又真是幾「住家」。


獅子頭一客三粒,
不過表姑媽Order一粒試試。



表姑媽曾經提及過,
不算特別喜歡豬肉,
但對豬肉啄成/絞成肉碎或肉餅的美食份外喜愛。
如港式肉餅,
日式メンチカツ,
西式Meatball 等等。

可能因為表姑媽連咀嚼都懶的關係吧。
久違了的獅子頭,啖啖肉,好好味。


雜誌以好味到「乞人憎」來形容煎雲吞,
今次實在吃不下了,
見到隔離枱吃,
煎到金黃色脆卜卜,
又真是幾「乞人憎」。

下次,一定要再來。




餐廳逢星期一休息。


當日表姑媽是第一個顧客。


不過埋單走人時,
已經全場爆滿。




餐廳門外。



在餐廳門外影了幾張相之後,
 竟遇上表弟及兩個表姪兒。
之後到他們家坐了一陣。

睇表姑媽個樣,
從來不受小朋友歡迎。
難得兩個表姪兒要表姑媽跟他們一起玩,
有Iron Man及唔知乜名的機械人(條腰幼過Cinderella) , 
也有很多車仔及Lego,
不過表姑媽覺得唔好玩。

回想兒時跟妹妹玩「煮飯仔」,
次次表姑媽都是扮食客點菜,
有次還點狗肉來吃,
妹妹端來隻Goofy,
表姑媽自細就是有點變態。


[第二街]

三層的「Beans Dough 」,
門外放了幾張食物照片,
照片不算十分吸引。


對面的「Glow」跟餐廳同一集團。

地舖放了幾款外表可觀的麵包,
也見到廚房內有幾位靚仔忙碌地烘焙。






拾級而上,
近期這橙色令人很不安。



來到二樓。



那令人不安的橙色沒有了,
這叫Turquoise blue嗎?



再上三樓。



三樓有個未裝修好的Workshop及門關上了的VIP Room。


餐廳樓底不高,
遇上高談闊論的人客,
都幾煩。


表姑媽揀Crab Meat + Avocado + Focaccia,
內有少量明太子,
整體超乎想像的好味,
也是此篇Blog提及的食物中,
最好味的一個。
(不過影得不是很好。)


Margherita (Small size).



跟銀針粉有點像的Trofie,
配上four cheese 。


以上三款食物十分有水準,
連在這裡工作的姐姐仔,
也忍不住賣花讚花香。

不過她沒有讚錯。

吃Pizza/Pasta/Sandwich加飲品,
飲品半價。





[第三街]

來到第三街,
揀了一間韓式咖啡店「Seoulmate Café」。


此Café是表姑媽於2015年第一次失手,
判斷力出錯。


Café戶外是韓國傳統茶室的裝修,
感覺總是有丁點的。




不過那感覺很快被廁所水渠久不久傳來陣陣屎味掩蓋了。



咖啡室內其他擺設。








表姑媽揀了五味子茶。


用隻Mug上,
十分手信Feel的Mug及杯墊。


餐廳也有小食供應,
望下隔離枱,
個Wrap見到都不想吃。
朋友輕率地揀了件綠茶紅豆卷。

不用多說,
是堅是流,
有眼的請看吧。



或者有人會懷疑只是表姑媽影得不好,
來多一張由朋友拍的照片。

朋友杯是雙花茶。
件綠茶紅豆卷是1mm x 1mm x 1mm都嫌吃得太多。





表姑媽只能以兩個字形容。 


第一個字是「手」字部首。
第二個字本身是部首,有九劃。




隔離店很多人排隊,
不過表姑媽負興趣。



對面有麵廠「培記」,
比起「好到底」便宜很多。


店內的阿姐亦十分友善。



[高街]

第一次光顧高街「英記」。
可是叉燒米沒有傳說中吸引。



而炸雲吞個樣亦不見娟好。


鬼叫佢唔記得走蔥。


行上少少巴炳頓道的「枝記」好好多。




「英記」對面的文具精品店3月末結業,
表姑媽有此店的VIP咭啊。


以下Keroppi都是在這裡買,

當年沒有帶VIP咭,
老闆娘都給了表姑媽九折。





[高街與第三街之間]

10月份時第一次光顧「Living Art Cafe」,
之後再來過兩次。



論裝修及舒適程度,
本人喜歡此咖啡室多過第二街那間的,
那間的擺設太刻意了。



某次錯過了「Angelina」的 Tarte au Citron而念念不忘,
剛巧在「Living Art Cafe」見到,
就找其代替一下。 

純粹因為想吃的時候它出現,
貪其就手,
沒有感情的。


同場加映︰
表姑媽心裡想著的就是這個Tarte au Citron。


掃完第一街第二街第三街高街之後,
下次掃東邊街,西邊街,正街,水街。


12 March 2015

長浜 No 1 ~ 吃拉麵總要在星期四

約小學同學「小咸魚」食飯,
揀了星期四。

事前想來想去都想不到吃甚麼好,
到了星期四,
想吃拉麵的感覺就會自然跑出來,
早一天不會,
遲一天也不會。

揀了「長浜 No 1 」,
遇上啤酒買一送一。


雞軟骨端來時,有人可能好口渴,
很快已經飲了一大啖。


芽菜炒叉燒,
啋! 
竟然有蔥,而且好鬼多。 


拉麵未出場就來多杯Highball。 



表姑媽碗拉麵無論去哪間店吃,
總是一樣的。


喪落芝麻也是次次指定動作。 



雖然認識「小咸魚」接近35年,
由於相隔兩地,
兩條友單獨見面的次數真是一隻手都數得晒,
實在錯過了「未敢將一串心事講給小雨知」的年年月月。

轉場後來多杯Cosmopolitan,
她那杯是easy on the vodka,
表姑媽那杯要多vodka。

可能飲多兩杯,
告訴了「小咸魚」為什麼表姑媽特別喜愛星期四,
及為什麼吃日本拉麵總要在星期四。

哼!  說多了,怪酒精累事。


8 March 2015

文鼎壹號 ~ 很想家的一頓晚飯

12月過了,
1月過了,
2月中旬的舊曆年都過了,
還以為不用跟公司同事一齊食飯,
最終還是走唔甩。


其實大家都心照有幾想一齊食飯。


J人老細知道表姑媽嫌三嫌四,
所以由大頭蝦揀餐廳。


車!  
大頭蝦也是由敝Blog参考。

結果她揀了TST的「文鼎壹號」,
皆因一年前表姑媽對灣仔的「文鼎酒家」頗滿意,

而「十八斬」亦是2014年
表姑媽「最難忘,最好味, 以入口嘩嘩聲計」的十款食物之一。

不過灣仔的,
跟當晚尖沙咀I-SQUARE的,
是兩碼子的事,
要是把兩者來比較,
個人認為太不公平。



先端來十八斬。
由於大家沒有甚麼好傾,
所以可以細味品嚐每一道菜。

但表姑媽忘了跟酒釀芥蘭拍照。



金牌(金字塔)扣肉


梅菜在金字塔內。


夾著梅菜扣肉一起吃的包。


包公牛小排,
甜到有點漏。



炸子雞







鮑魚粉絲煲。
粉絲好味過鮑魚。
隻鮑魚太黑...


蝦 with Basil,幾香。



之後出場的是「東方明珠」!

NO NO NO!!
不要誤會, 不是每人一個,嚇死人咩!



當晚同場有人擺了五圍壽宴,
表姑媽的一枱,
一個都吃不完。



剪,
影完相之後。


煎堆配上OREO雪糕,蠻不錯的配搭。
其實大鄉里表姑媽不太知道OREO是甚麼味道。


嘩!  東方之珠有禮盒裝。
建議老細下次出差帶去日本。
佢話啋我都傻。



表姑媽的宅女心聲︰

食飯時遠眺對面海中環摩天輪,
多麼的想家。
 (有冇咁「宅」呀?)

如果中環有的東西,
實在不願跨區去試。

如果香港島有的東西,
更加千萬個理由不願過海 (特別是九龍)。

雖然有例外,但不多。



3 March 2015

上海三六九飯店(3.6.9.) ~ 說說小籠包

有次行夜山,
在灣仔落山,
鎖定目標到「上海3.6.9.飯店」,
幸好不用排隊等位。

近期小籠包的地位已經超越燒賣。

由一直以來要獨吃一籠燒賣,
十分介意跟別人分享,
到了今時今日,
當面前出現一籠只得三粒燒賣時,
表姑媽非常願意跟別人一齊分享,
甚至隨便攞走,一粒不剩也無相干。

不是表姑媽慷慨了,
而是表姑媽對燒賣的感覺已經盪然無存,
懶理它的存在。

相反地,
當一籠有四粒,六粒,八粒,或是十粒小籠包,
不論自己能否拿拿臨趁熱辣辣吃下,
只是想獨自擁有,
不願分享。


有一天,公司大頭蝦知道這個事實之後,問了3個問題︰
1)到底表姑媽與燒賣之間發生了甚麼事?
2) 一定有件事跟小籠包有關?
3)為什麼你會這樣對待燒賣?

表姑媽答︰
還有甚麼好問,變咗就係變咗。

日久真是會生蛇的。



酒味重,
未吃已醉的醉雞。


這豆苗是今冬最後一次吃了。


久違了的炸銀絲卷。


芝麻湯圓。



一客四粒,出動到好大的湯杓。

湯圓好夠薑。



表姑媽第一次光顧「三六九」,
CWB的「一品香」及
兒時閣麟街的「小上海」就試過。


開口埋口經常X人「鹵味」,
但鹵味就很少吃。


由於表姑媽不懂打麻雀,
還是不了解「三六九」是甚麼好牌。

突然間,腦海中傳來麻雀聲,
對表姑媽而言,
由麻雀枱上發出的聲音,
跟粵劇一樣,同級討厭。


不過,既然可以對燒賣變心,
很難說有一天喜歡打麻雀及欣賞粵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