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May 2016

西貢區大半天遊


從來沒有想過將軍澳是西貢區,
某週日來到西貢區的坑口。

回想起20年前在坑口有人逼表姑媽飲昆布海藻大山地瘦肉湯。

表姑媽企硬,
向黑蚊蚊的湯說不。

有人還說這湯對表姑媽身體有益,
唔飲是表姑媽損失,
當年年少氣盛的表姑媽用表情來回敬留比你老母慢慢飲。

當年不會為了俾面而飲湯,
今日亦然。







自去年10月光顧過「上海真美」,
說好了最快5月再來。
http://billcoolma.blogspot.hk/2015/11/blog-post.html?m=1



是次6個人來午餐。
由午餐時段吃到下午茶時段。



上次3人已吃了不少,
今次行動升級。


6個人喪點喪吃,
落單的阿哥阿姐都投以難以置信的目光。




上次沒有吃的炸雲吞




粢飯走肉鬆,
最好走埋榨菜。



吃了太多,
不能盡錄,
影相亦都影唔切。

最後有人要吃豆腐花,
好地地的一碗豆腐花,
卻被人篤到爛晒,
像一舊舊雲,
聯想起Salvador Dalí的作品。

沒有眡意。



同場加映︰
另一次跟朋友在「夢想荳花」吃豆腐花,
人家一片一片片來吃。




問朋友吃豆腐花要不要落黃糖,
朋友回答說最好落夠一噸。

明明是誇張的說法,
聽到數字,
表姑媽個腦就實晒,
在想一噸 vs 1 cbm 之間的關係 (RT)。





午飯後原定計劃只有兩人入西貢逛逛, 
結果變成四人行。

表姑媽一心去西貢見「C.C. Cafe」最後一面。






外面曬到呢。





飲完咖啡自然想飲啤酒,
來到一間名字似意大利名的餐廳「Bacco」,
原來是印度餐廳「Jo Jo」。

平時話自己「唔係好飲得」的那位飲樽裝,
平時「唔慌飲得」的兩位卻飲大大杯的Draught Beer。

結果有人唔夠喉,
有人養金魚,
有人要抖抖先可以坐van仔離開。

明明4人行,
有些說話要趁其中一人走開才能說。

揸住酒杯底,
有人承認自己在whatsapp說了一次謊,
有人說睇到敝blog字裡行間已露出端倪,
有人坦白說不是經常睇敝blog,
有人每篇都有睇卻看不出當中暗喻隱喻。


(以下照片由友人提供)




餐廳經理很有誠意邀請我們4人留下來晚飯,
可是吃印度菜的飯腳難求,
怕了給機會表姑媽拚命地加辣,
他們三人面有難色,
避之則吉。

搭綠van離開西貢市,
來到坑口的一個屋苑「富記」晚飯。

回想起黑蚊蚊的昆布海藻大山地瘦肉湯事件,
所以點了支黑啤。

最討厭是有人在我面前說飲湯有益,
更討厭是有人在我面前說喝酒有害。



4個人每人點1個餸,
表姑媽從未如此民主過。
就是因為這4人組合第一次出來玩,
都要扮下嘢。



最快諗到吃甚麼的不是表姑媽,
第一位友人點椒鹽鮮魷。





另一位朋友點琵琶豆腐。
端來眼前所見的
跟每個人心目中的琵琶豆腐不一樣。




香噴噴的紅燒支竹炆海斑。
魚很多骨。
點這魚的那位明顯跟表姑媽有仇。



表姑媽突破性地點菜來吃,
而且是梅菜蒸菜心。



當表姑媽心中想以豉油王炒麵多芝麻來結束是日新界東西貢區之行,
卻聽到2位朋友說已很飽了,
有1位沒表態。

食幾多著幾多整定,
好醜命生成,
抵人地靚。


算吧!
職業病發,
捉錯字時間。

第一行的「魚甲」,
原來是「乳鴿」,
會不會太離譜呢?



「蟠」寫成「盤」,
不是吧。



玩了大半天,
依依不捨離開西貢區。


13 May 2016

Harvester 哈佛提素 ~ 素食自助餐廳

這間位於上環的素食自助餐廳,
被不少傳媒介紹過。


表姑媽只知道餐廳在西港城附近,
從來不知實際在哪裡。

直至某日的中午
友人提議來這裡吃飯,
表姑媽就厚著面皮跟著來。


在餐廳見到以下告示︰

錢是你的,
地球資源是大家的。

表姑媽說︰
時間是你我各自擁有的,
最X憎人遲到,
多謝合作。




自助選擇都有十多款。

先取食物,
再磅重,
比錢後再找座位。







湯.粥.飯任添。





表姑媽不揀湯,
試下粥,
裝了3/4碗,
懊悔自己裝得太多。



餐廳十分簡約,
沒甚麼花巧。



也有其他素食產品。










餐廳在西港城附近
 (下圖右面紅色的就是西港城),
從來沒有行過入這條街。




從西港城的另一角度望向餐廳。





餐廳很勤力,
年中無休。



以下是表姑媽當日的選擇,
飯是磅重付款後才放上去的。

盛惠72蚊。






表姑媽欣賞此餐廳的理念,
卻不懂欣賞中式素食的煮法。

畢竟表姑媽是一名偏食主義者而非素食主義者。
而吃素有別的選擇。







11 May 2016

Little Break ~ 我在荔枝角的日子

1994年的1月4日,
表姑媽第一次在九龍上班,
地點是荔枝角。


特別記得是1月4日,
因村上春樹云云小說中,
最喜歡的「國境之南太陽之西 」主人翁,
生於1月4日。




當年公司位於上圖右手面白色那座大廈。
1994年的時候稱「北海集團大廈」,
再之前叫「麗的呼聲大廈」,
那時表姑媽的部門在四樓。
打電話叫外賣時說「麗四418」就知道是表姑媽。





本年2月中旬約了當年四樓的舊同事聚舊,
表姑媽鎖定地點在荔枝角的D2 Place,
當中兩間餐廳擇一,
考慮到大家的飲食習慣,
最終揀了表姑媽的次選。




餐廳名字叫「Little Break」,
感覺上是吃小吃(三文治, 意粉)等等。





打電話訂枱時順便問下餐廳主打吃甚麼,
有沒有素食餐牌,
套餐價位等資料。

被對方的一句嚇了一跳︰
我們是FINE DINING。




FINE DINING?

不要「蝦」表姑媽見識少啊。

不過,
就如港人把英式的high tea當成afternoon tea,
又或者港人把日文的O.L.(office lady)
當成所有返office朝九晚五上班一族的女性為O.L.

Fine Dining在本地或有不一樣的定義。




來到餐廳,
看不出有FINE DINING的氣氛,
果然是定義不同。






晚餐有套餐或À la carte選擇。




自家製春卷,
印象中是沒有豬肉在內的。



賣相不錯的Anchovies芝士焗蛋




配上香脆Toast




好像是南瓜湯。




包包樣貌夠可愛。




雜菌意粉。



抵食夾大件焗豬手。
絕對比起城中好幾間連鎖集團旗下的德國餐廳美味。


由於不是德國式,
所以沒有sauerkraut
令整體賣相更可觀。



豬扒賣相甚佳,
放了兩小片zucchini在上,
配搭得宜,
味道Juicy。




餐廳自家製甜品,
綠茶蛋糕不太甜,
甘甘地。

兩款甜點5條友分,
略嫌多了少少。





warm chocolate cake+ ice-cream

蛋糕與雪糕,
各有捧場客,
有得揀,
表姑媽揀雪糕第尾。



雖然餐廳的所謂Fine Dining跟
表姑媽心中的Fine Dining不一樣。

但是當晚食物及服務眾人也很滿意。




我們五人一面吃飯時一面懷緬
在荔枝角的日子,
表姑媽都有不少難忘回憶。



1)當年跟隔籬部門十分啱傾,
工作時遊戲,
遊戲時工作,

部門之間有個partition,
我們很多時爬牆閒話家常,
表姑媽經常被上司指責。


當年不是人人桌上有部電腦,
兩部門之間有個computer pool,
是一個可以傾計傾到忘我或午睡片刻的好地方,
曾經電腦Keyboard沾上汽水及發現有老婆餅餅屑等等,
表姑媽被問話時也沒有說出凶手名稱。

2)中午除了叫外賣送來公司吃,
間中搭綠色專線小巴到
美孚的「牛車水」吃
多酸的茄汁意粉。

雪糕紅豆冰就沒試過。


3)公司最大的會議室也是在4樓,
1994年的世界杯決賽,
那早上大部分同事都擁到會議室內吶喊,
當年巴西勝。

4)自幼不喜歡用自己錢買零食的表姑媽,
卻每月要夾20定30蚊作為零食fund,
夾了幾次之後表姑媽厚著臉皮說今後不再夾零食fund了。
(但卻照吃零食)

5)試過幾次放工去長沙灣唱K,
又煙又酒又唱又喊,
在回家的士途中,
嘔到九彩,
幸好同事隨身有嘔袋。
下車前表姑媽叮囑不要爆響口。
第二天若無奇事又準時上班,
年輕真好。

6) 還有尖東「迷城」,
去過一次咋!!

7)星期二,四早一小時下班,
公司有專車安排去西貢練水(龍舟)。

特別是星期四晚練水後總有節目。

8) 回憶中在四樓出現過的,
其中有四位已離世了。

***

一年左右,
公司由這大廈搬到荔枝角另一大廈,
被迫跟隔籬部門分開,
而且在不同層數。

來到新大廈,
部門與部門之間是另一景象,
很多時人體奧妙的生育(甚至成孕過程)討論Forum活現眼前,
甚至前一晚的電視劇一一重溫。

更令表姑媽懷念「麗四」的日子。


自然哼起 Million Years Ago.

Life was a party to be thrown
But that was a million years ago







同場加映



20多年後的今天,
偶爾工作關係來到荔枝角。

時間許可的話,就到「豐華」818,
最回味就是黑椒牛柳粒炒飯。





另一次買了半打蛋撻回到TST,
還被同事話鬼我破壞其減肥大計。

車! 他可以選擇不吃,
卻吃了兩個蛋撻,
是我破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