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December 2017

すき焼 森 ・Sukiyaki Mori ~ 大滿足的一頓午餐

屋企附近開了間吃すき焼(Sukiyaki)的專門店,
表姑媽在想究竟有沒有吃過 Sukiyaki。

隱約記得20多年前在中環干諾道中某大廈二樓吃過兩至三次,
即是現在中國農業銀行大廈附近。
只記得餐廳名字兩個字,
不是弁慶或友和或水車屋那些高級日本料理,
甚麼四季?季節? 乜福或福乜?
是否正宗我鬼識,
印象中亦不便宜,
當然不是自己比錢。




餐廳與寒舍只有70米距離。




午市的Sukiyaki Set要預訂,
本打算10月的某個下午來吃,
誰不知供應數量有限,
惟有推到11月再來。





被安排坐在Sukiyaki席,
見師傅小心翼翼地用又長又尖的筷子在整理前菜。







之後端來沒有銀杏的茶碗蒸。




話說餐廳堅持手切和牛。

乜原來切牛跟切橙都是一樣,
用手切(或手摵)的味道是截然不同。

眼前放了近江牛和蔬菜,
表姑媽急不及待。






師傳席前烹調,
用牛油(牛脂肪)在鐵鍋掃下掃下,
好快就傳來餓死人的撲鼻香味,
好攞命。




看著面前的雞蛋醬及白飯,
想叫師傅快手D,
碗白飯凍晒啦。




終於食到塊牛肉,
大啖大啖夾飯吃(不是爬飯),
夾飯點都沒有爬飯般猴擒。

好快就K.O.了碗白飯,
既然師傅問表姑媽要不要來多碗,
表姑媽拿拿聲說:
お願いします!

表姑媽一面吃,
師傅一面繼續加Sukiyaki醬汁來煮個蔬菜豆腐。




表姑媽一早聲明,
洋蔥不用給我了,
給坐在我右面那位就是了。




繼續煮下煮下。

春菊(しゅんぎく)是不是即是皇帝菜?




已經夠甜了,
還繼續加糖。




其實表姑媽沒多大興趣睇住別人煮嘢食的。

對烹飪節目負興趣,
不管是方太乜太或李生,
自少亦不會得閒得滯或無聊至極入廚房睇下阿媽煮緊乜,
所以席前烹調令表姑媽有點睏。




終於吃第二片。




勉強吃了5mm x 5mm x 2mm的洋蔥,
還是不要勉強了。




來到最後一片牛肉落鍋了。






其實表姑媽連近江讀o-u-mi也不懂的,
畢竟表姑媽不是巴閉到吃和牛大的。




最後落鍋的牛肉不是一片片,
而是切碎後放入鍋內煮下煮下。





師傳加上雞蛋及醬汁。




又再煮下煮下,
最後把牛肉+雞蛋放在白飯上。




窩蛋牛肉飯啊!
後面走蔥那碗才是表姑媽的。

表姑媽的中學時代在堅道京滬快餐店的窩蛋牛肉飯那有這麼和味。
(鬼唔知咩!)


數下數下,
原來表姑媽共吃了三碗飯。
不過坐在表姑媽右面那位說三碗加起來都沒有平時未「壓」實的一碗份量。





日本菜文化真是不太明瞭,
吃飽後端來這個漬物有乜作為,
都是比埋坐在我右面那位。

見到兩片青瓜,
回憶起銅鑼灣大丸,
那些年要落去大丸才買到日本青瓜的。




味噌汁(麵豉湯)。





有人吃了兩球綠茶雪糕。




飯後感咖啡因真不錯。




大滿足的一頓午餐。

同場加映:

9年前在今半吃過一次しゃぶしゃぶ(Shabu Shabu),
那時候今半牌醬油在香港也不易找。


食完Sukiyaki,
要聽聽Sukiyaki。


21 December 2017

Briketenia ~ 慶功飯局

表姑媽有一個好勇敢的朋友,
年初時身體出現了狀況,
之後好勇敢面對兼對抗,
事隔大半年,
不好的東西被她打敗,
於是我們就擇日出來慶功。




揀餐廳有很多因素要考慮,
結果揀了表姑媽二度光顧的「Briketenia」,
同時一嚐餐廳近期推廣的Tasting Menu。

先來amuse bouche。
回憶起2011年我們一起光顧過灣仔一間以「Amuse Bouche」為名的餐廳,
當時表姑媽剛出現了一點狀況,
事隔六年,
會過去的。






麵包雖好,
都要個醬扶持。

個醬的出現變成錦上添「包」。




很久沒吃煎鵝肝,
其實連一樂燒鵝亦很久沒有光顧,
間中在地鐵站碰見一樂老闆娘,
叫她讓我免等位吧。




Lobster Bisque的出現有少少阻住個胃。




這個盒仔太細,
逼爆青豆,龍蝦肉,紅菜頭。




主菜有兩個選擇。

三文魚配帶子
非表姑媽之選。




表姑媽揀Rib Eye。




不出現也無妨的Crème brûlée。





端來Petit four,
友人問起為什麼Petit 「four」只得3款。

當年表姑媽問友人同一問題,
友人解答表姑媽「four」是法文,
不是英文「four」之意,
不過到了今天,
朋友竟然忘記了。




向來記性好是表姑媽的強項,
但近期已大不像從前了,
每天都有記來記去記不起的事,
自己也困惱起來,
例如記不起人名,歌名,餐廳名,地方名...

跟某人提起此事,
某人說一向都是記不起的,
所以從來沒有在意過。

*%@#




是次光顧比起第一次光顧時服務不再一樣,
食物亦然。

以下是16年6月光顧的記述:


總覺得今次的食物靈魂欠奉。

又或者箇中夾雜了表姑媽的個人理由。

是晚確是在愉快氣氛下為朋友慶功。

只是表姑媽在放假日子去九龍就是萬般不願意,
所以在到達餐廳之前,
表姑媽已決定今後除非在冇得揀的情況下,
在非上班日子一概「過九龍說不」。

堅認真的。


19 December 2017

表姑媽週記之睡眠不足的一週

向來算是早睡早起的表姑媽,
今星期就平均半夜一點左右才睡覺。




以為趁出差可以
在船上,汽車上或火車上好好休息下,
無奈我心所想,是妄想。




結果12月17日星期日,
表姑媽由下午4點半,
一瞓就瞓到第二朝6點半起身。




12月10日的星期日座堂舉行的鈴聲晚會,
出席人數約有八百多人,
表姑媽以工作人員身份負責「龍尾」,
龍頭那位足足排了一小時,
我們就在明愛大廈內的走廊打蛇餅,
幸好秩序不錯。

當晚表演者全是年青人,
20歲不夠吧。
他們臉上充滿喜悅笑容,
男男女女也很美。

當年浸會大學電話熱線的music hold是手鈴音樂,
由於經常要打電話去浸大問長問短,
讓表姑媽認識手鈴這樂器,
初時還以為是「守靈」。

當晚音樂會配合燈光及其他舞台視覺效果,
仿如置身古堡內欣賞音樂。

(甚至有飄雪效果,
可是噴雪機確是有點吵耳,
加上工作人員準備定地拖抹地也有點異相。)


整個音樂會是表姑媽近年眼睛看見耳朵聽見最美麗的東西。



以下是當晚音樂會的連結。




第三枝蠟燭已點亮,
是粉紅色的。





一直認為屯門比起元朗遠,
因為西鐵尾站是屯門。

本週本地計最遠來到屯門交收鳳梨酥,
表姑媽又不知是失語症發作還是老到懵咗定食懵咗,
別人在說鳳梨酥,
表姑媽還問有沒有芝麻和椰絲,
原來搞錯了鳳凰卷。




內地計最遠去到廣州,
其實是先搭船去南沙,
司機在碼頭車我們再去番禺。




兩年沒到番禺,
識了十多年的司機告訴表姑媽在市橋買了樓,
又話多年來換了四部車,
其女兒目前在西安攻讀哲學,
副修英文及德文。





路經六福珠寶間廠。




離開番禺後,
到廣州東搭火車,
路過「猎德大桥」,
表姑媽錯看了「豬德大橋」,
醜死鬼。




趕不上直通車,
惟有搭和諧号。
回到香港上環的餐廳剛剛八點,
餓死我。




明明餓到死,
不過坐下還是先來 a set of 4 單麥威水鎮定一下神經。




原定放假的一天,
臨時因為要去惠州取消了假期,
其實個心不太好受。

會議前午餐,
話說在北方餐前吃粥很普遍,
有暖胃效果,
表姑媽第一次見識。

沒有味道的,
吃白飯好過。




表姑媽點的是白菜豬肉餃子,
同事點的是韭菜雞蛋餃子,
恕表姑媽一啖也接受不了。




餐廳另有驢仔肉及驢肉餃子,
表姑媽竟然聯想到出現在某部港產片的騾仔。

啋!




中環娛樂行開了兩個月的英皇戲院,
週末有子夜場。

不過個人認為此戲院地點不太適合偷情。




回想起童年時父母帶表姑媽在皇后戲院看完午夜場就過對面街的娛樂戲院看子夜場,
又或者在翡翠戲院看完午夜場就過隔籬明珠戲院看子夜場,
童年已喜歡夜蒲。




12月特別多飯局。

妹妹說在台灣只吃爭鮮,
在香港想吃回転寿司,
表姑媽沒甚麼頭緒,
所以去了千両。



近期吃了三次担担麵,
三款味道不一,
不知誰是正宗,
這一分鐘還是說不出最愛是誰,
還是根本不算是愛。







第一次吃麻辣牛肉飽味道驚為天人,
第二次再吃就覺得跟好味扯不上關係,
又會相差那麼遠。




而這間酒樓只有蟹粉小籠包。





曾被迪士尼晶荷軒的點心嚇怕了,
對世上這類公仔造型點心都不會再有期待,
誰不知這隻豬仔流沙包又幾好味。




而紫薯餡的天鵝味道也不錯。

天鵝條頸比某某條頸更硬,
叮囑母親小心弄壞排牙。




公司樓下的菓一道每年冬季推出的農家薑酒雞湯米線,
吃完暖笠笠。




還是米粉比米缐好。

不過賣相天天新款。




週末氣溫降至12度,
兼鬼死咁大風。

表姑媽出了少少意外。

被大風吹起的東西迎面撞過來,
眼鏡壓在鼻上。

眼鏡框也離晒罩了。
肉都赤。

快快找阿哥幫我急救。

阿哥話我副眼睛彈性高,
就算曹星如一拳打來,
眼鏡也不會爛。




生日的一週又食又拎。

胭脂掃為頭號最喜歡的生日禮物,
暫時是表姑媽用過最好的胭脂掃。





同事的DIY送給表姑媽,
連表姑媽個妹都有份。




Clé de Peau Beauté 送的保鮮花,
已轉贈懂欣賞花的某某。




以下是截至12月15日的生日禮物及生日飯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