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August 2019

九龍城Lemon ~ 愛恨分明絕不妥協


一年前第一次光顧九龍城城南道的檸檬泰國餐廳,

是晚一行五人來晚飯。
這五人愛恨分明,
不吃青瓜,
不吃馬蹄,
不吃粉果砵仔糕,
不吃奶油蛋糕,
不吃士多啤梨,
絕不妥協。

* * * 

餐廳內有部鋼琴。




在這餐廳彈這首歌就最配合了。




五人太耐沒有聚在一起,
而上次有齊我們五人共聚又是幾時?




如表姑媽記憶沒錯的話,
應該是15年11月吧。

表姑媽的記憶很少出錯。




如去年在檸檬吃飯一樣,
表姑媽可以放下。

放下個餐牌,
事實上亦沒有碰過個餐牌。




以為可以用泰文點菜,
不過店員懶理,
叫你講号碼就是了。

很少吃泰菜喝椰子雞湯,
今次有機會來一鍋。




椰菜苗




肉碎生菜包

坐在表姑媽右面那位友人怕太辣吃不下,
但又怕不夠辣令表姑媽不高興。

做人難,
點菜給表姑媽吃更難。




表姑媽太耐沒有吃泰式海鮮沙律yum woon seng,
一時把yum song o幾組字溝埋來說,
變成yum song woon。




論賣相,
去年的柚子沙律略勝。




今次吃燒烏頭魚。




本人負興趣的泰式薄餅。




燒雞。




壓軸的椰汁芒果糯米飯,
食完之後可以用隻碟照鏡。




當日約了友人在樂富站等。

表姑媽說數年前曾一起在這裡搭巴士去九龍城吃泰菜的,
可是友人卻認為沒有跟表姑媽一起在這裡搭過巴士。

表姑媽好肯定自己的記憶不會出錯。





從來也不知原來聖博德學校在這裡。








友人提到九龍「寨城」公園,
才發現表姑媽一直說成九龍「城寨」公園。
原來錯了十多年,
包括帶日本朋友來這裡参觀。




希望不久將來可以搭地鐵到九龍城吃飯,
食完飯可以搭地鐵回家,
不用行落那條隧道再走去搭隧巴。

可是又聽說九龍城重建在即,
遲下也不知還有沒有泰菜餐廳了。




















太子海鮮菜館 ~ 表姑媽以表姨身份赴約

想不到表姐的兒子都會掛住表姨(即是表姑媽),
趁學校假期回港有晚約表姨吃飯,
表姑媽就以表姨身份赴約。

本來打算在中環吃的,
卻因為其他因素,
由中環改了去長沙灣,
表姑媽揀了「太子海鮮菜館」。

2018年共光顧了三次的太子海鮮菜館,
2019年第一次來,
叉燒是必吃。
是晚叉燒較肥。




來一客白灼蟶子王。




蒜蓉粉絲元貝,
其中一隻走蔥。

表姨甥愛肉多過海鮮,
其實表姑媽都是一樣。




明明講好一開二的乳鴿,
變成一開六。

表姐話乳鴿味道像龍華別墅。
表姑媽就沒有印象了。





薑汁芥蘭。




近期常吃鎮江骨,
久違了黑椒牛仔骨。

黑椒又確是很惹味,
配甚麼也可。

除了黑椒漢堡。




來多客椒鹽白飯魚送啤酒,
可是粉漿比起表姑媽的粉底還厚。

雖則表姨甥到了喝酒的年紀,
但是與表姑媽十九歲時所喝的份量來比較,
現在年輕人真錫身。




表姐比我出世早五個月,
我半歲之後就重過表姐了,
直至表姐19年前生完表姨甥之後身型比表姑媽胖了一點點。

想不到今時今日,
表姑媽終於可以跟表姐的磅數及體內脂肪率再度相約了。

飯後沒有下場,
表姨甥下次回港要再找表姨吃飯啊。

11 August 2019

Capo Centrale ~ 週五總要在Soho

公司樓下間Capo的意籍美女推薦表姑媽試試
Soho新開的Capo Centrale,
於是某週六晚來818,
卻遇上private party,
惟有另擇日子再來。




6月某週五晚上再來。

來到餐廳,
感覺相當良好,
狀甚Cozy。




先端來Bruschetta,
表姑媽老老土土小心翼翼地夾走onion。




餐廳人兄人姐充滿幽默感,
心情很快就放鬆下來。




Sautè di Cozze配上homemade bread

白酒煮味道很少有差池,
青口太奀的出事率較高,
是次青口還可,
可是自家製麵包很一般,
或者homemade bread之前加個fresh字的話就會不一樣吧。




很久沒有吃意粉,
來一客 Spaghetti Al Gambero。

雖是Spaghetti,
但看起來粗過Spaghetti,
表姑媽不太懂的,
覺得像 Bucatini。




意粉內有King Prawn又有Shrimp,
當然表姑媽是不懂Prawn與Shrimp的分別。

話說數下有幾多對腳就知Prawn or Shrimp了,
痴線!
邊個咁得閒!

總之表姑媽只會夾不用剝殻的一舊。




端來這一客賣相原本十分娟好的
Tagliata di Filetto di Bue。

怪就怪佢過份美麗,
令表姑媽垂涎欲滴,
影張相都擒擒青。




對表姑媽來說,
甜品在世上可有可無,
飯後可吃可不吃。

但意籍美女服務員說外界太多fake tiramisu,
她是不會建議客人嘗試的。

換言之,
此店的是正宗tiramisu。

即管要一客試試,
嘩!  湯碗那麼大,
還伴隨著那東西一起端來。




端來那麼大支Limoncello,
太甜了。




最後感完咖啡因才埋單。




餐廳網址:




其實表姑媽十分喜歡在Soho區吃飯的,
會不會太宅?

不過都要飯腳接受過來Soho才能成事的。




以下是公司樓下的CAPO,
去年8月來吃過晚餐:




本年7月與大頭蝦來吃午餐,
先來一客Garden Salad,
她不吃Carrot,
表姑媽不吃Onion,
兩人都是偏食主義者。





表姑媽揀Arabbita,
貪其有微辣。




食完埋單走人,
返公司才感咖啡因。


7 August 2019

表姑媽捐髮記

感謝上天賜與表姑媽有心有力参與捐髮這項活動,
由於捐髮的條件包括兩年內沒有染過髮及電過髮,
到了這個年齡而未需要染髮,
確是上天給表姑媽最好的遺傳因子。

表姑媽自少未留過長髮,
要不是數年前日本友人送了一個自家製髮夾給表姑媽,
表姑媽也沒想過可以嘗試留長髮的。




2015年3月開始決定留長頭髮,
當時知悉留至9寸左右就可以捐到香港癌症基金會。

可是留髮留了半年,
香港癌症基金會就公報因為人手問題,
不再接受捐髮,
短時間內亦不會接受。

網上的討論區說頭髮可以捐到其他海外機構,
所以表姑媽繼續留下去。

留長髮期間最大困擾是頭髮折斷(不是脫髮),
髮絲掉在地上,車上,傢俱上,都會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心照)

比起短髮的日子,
表姑媽更勤掃地吸塵。

至於個人護理,
4年間只上過SALON 4次,
省了時間及金錢。
多謝有人贊助了不錯的PANASONIC風筒。




也能夠以優惠價錢買到洗髮水。




4年間只買了4隻髮夾,
事後亦有人樂意贊助。











收過髮夾手信。

話說2016年在大阪站附近的商場見過這款髮夾,
不過因為是Made in Korea而沒有買。

一個月後,
友人到南韓旅遊時買了一模一樣的髮夾送給表姑媽。

係你就係你的。




表姑媽沒有因為長髮而每天以不同髮型示眾。
雖然不時参考「C Channel」「Kalos」等videos,
畢竟自己年近半百,
還扎住French Braid示眾是頗嘔心的。

雖然沒有白髮,
本人的髮質亦不是如瀑布瀉下來,
所以長期都是用髮夾扎起。

猶記得有次飯局,
朋友帶來的朋友是長髮的,
一頓晚餐老是把長髮由左側撥至右側,
一會兒又由右搬去左,
喝一啖水之後,
又攞條橡筋圈出來,
把頭髮扎完馬尾又扎髻。

頂!  坐正她對面的本人,
見到她的假雙眼皮已不太自在,
還在搔首弄姿。




到了長度應該夠了,
是時候剪下來的時候。
再在網上看看有關捐髮的情報。

知悉香港都有一間機構可以接受捐髮,
去親子王國的討論區818,
看到這四字成語 - 沽名釣譽 。





表姑媽不懂這四字成語是甚麼意思的,
要查字典。






算了,
決定捐去美國的Wigs for Kids。

到了剪髮的一天,
負責洗髮的女生一面洗髮一面跟表姑媽攀談,
她說不能接受不把頭髮染顏色,
否則看起來像四十幾歲。

車!
乜四十幾歲好老咩?

洗完頭表姑媽馬上戴上眼鏡看看這位女生像幾多歲,
話佢未夠四十真是很難相信囉!
染了髮又如何。




之後把洗乾淨的頭髮先吹乾,
然後扎起。
看!  表姑媽的頭髮就是幼到慘不忍睹。


可以一次過剪15寸(38cm)。




多謝友人捐出密實袋讓表姑媽把頭髮包起來再寄出。




三星期後Wigs for Kids就以電郵通知收到頭髮了。

(表姑媽在想,
要是頭髮吹得不夠乾透,
會不會發霉?)




還有一張電子感謝狀。

表姑媽事前寫下 in memory of 某人。

如果某人能夠見證表姑媽把頭髮捐了,
肯定會微微笑,
不會像平時每當表姑媽提到甚麼烏龍事的時候,
某人總會輕輕搖搖頭,
發出jib jib的不滿聲。




頭髮短了之後即時輕鬆了很多。




表姑媽決定再把頭髮留過,
但,
假如銀髮出現的話,
該為了外表而把頭髮染色,
還是為了捐髮堅持不染不電?





根本不用想太多,
上天自有安排。

反正表姑媽除了捐髮捐血,
還有捐器官,
及捐遺體成為大體老師或無言老師。

就看上天的安排吧。

在短髮的日子最可惜是不能扮貞子,
冇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