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July 2025

Nissa la Bella ~ 被酒瓶圍繞著


早已鎖定目標,
要過來上環差館上街的「Nissa la Bella」一試午餐或晚餐。

3月的一個中午,終於有機會來午餐。




一踏進餐廳,立刻沉浸在濃厚的法式氛圍中。





被酒瓶圍繞著的感覺很特別,
雖然是冰冷的玻璃樽,
但又帶來無限的溫暖。







Lunch set menu:
Starter + Main +  Drink




Chicory & Blue Cheese Salad
爽脆清新的菜配上味道濃郁的藍芝士,
完全沒有違和感。



Oeufs Mayonnaise 
表姑媽點菜時,小心翼翼地念「Oeufs」,
眾數時,
「f」和「s」都不發音。

乍看之下像是普通的烚蛋,
但其實蛋黃混入了mayonnaise,味道份外濃郁。

這個烹調方法,讓表姑媽聯想到釀鯪魚(借屍還魂)。  




額外加多一客Smoked Herring,
鮮甜美味。




主菜出場:

表姑媽是日揀了Seabass,魚肉鮮嫩,啖啖肉,
配上開胃的creamy spinach醬汁,
三扒兩撥就「照鏡」了。




另一道主菜揀Ribeye,
同樣是肉感滿滿。

以上全部食物都灑上蔥花,
但切得太細粒,要夾起來是一大挑戰。


  
餐廳有兩款甜品,檸檬撻和泡芙。
表姑媽一向喜歡檸檬撻,所以先點了一客,
本來想要求走「meringue」,卻被阻止了。  




雖然喜歡,還是老規矩,只吃1cm x 1cm x 1cm。




之後再追加profiteroles,
同樣地吃1cm x 1cm x 1cm。




整體是一次令表姑媽滿意的法式用餐體驗。






7年前這個舖位也是一間法國餐廳,
表姑媽曾與一名街坊來過這裡吃早餐,
當時街坊點了一客頗貴的煎蛋,印象深刻。  



23 July 2025

布袋澳 ~好一個吃足九粒鐘的周日




原計劃2024年11月的某個周日行山後,
再去布袋澳early dinner。

可是行山前連日大雨,
惟有取消行山,
直接改為中午去布袋澳享受海鮮午餐。

當日表姑媽由洪水橋出發,
來到寶林轉小巴。

由小巴站步行至布袋澳約五分鐘,
對表姑媽來說,中午太陽在頭頂實在吃不消,
表姑媽還是沒有可能與陽光玩遊戲。









來到發記海鮮酒家。




店主說他們是姓「布」。
表姑媽孤陋寡聞,
竟不知中國有「布」這個姓氏。  




打頭陣是白灼蝦,
又鮮又甜。



豉椒蟶子腸粉底
不知何解,蟶子夾極都仲有,
而且蟶子多過腸粉。



與藍妹匹配的椒鹽鮮魷,
明明是邪惡食物,
但顏色很柔和。



蒜蓉粉絲蒸扇貝,
粉絲蒸後依然有挺身,
沒有縮水。


走蔥後,
灑上自攜辣椒粉更惹味。



沙薑雞腳
就是停不了口



薑蔥膏蟹





清蒸石斑




酥炸蠔




有人想試魚湯 (當然不是表姑媽),
餐廳馬上送上。




海膽炒飯

表姑媽對於海膽沒有特別感覺,
事實上亦不是常吃。
但每次見到海膽,都憶起一有位朋友對海膽很抗拒,
厭惡程度堪比表姑媽對strxxbexxy的抗拒 。



明明來到布袋澳,
以享受海鮮為主,
不過表姑媽最喜愛還是這一客沙薑雞。


初次踏足布袋澳,
憶起30年前曾多次錯過到此聚餐的機會。








現在所見,這裏有兩間餐廳。
聽說當年曾風光一時。  




離開後布袋澳後先去茶餐廳飲杯咖啡,
再轉場到將軍澳飲返杯。



飲了兩杯


吃了三個小食



雖然行山不成,
好一個吃足九粒鐘的周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