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初的前八天是內地長假,
接著又到台灣連假,
而10月13日輪到日本假期,
一連串的假期讓10月一下子就過了大半。
惡夢緊接著長假期後展開。
10月中旬之後,
漫長的夏天算是過去了吧,
還爭什麼秋奪什麼暑呢?
妹妹回港,提前祭祖。
順道拜祭先祖父母及先父附近的故友。
和親友聚餐,邊吃邊吹水,
話題講到買金賣金,
這才知道原來屋企附近有間高價收金的店,經常大排長龍,
但表姑媽竟然從來沒路過。
為妹妹預留的兩籠馬拉糕,
外觀有明顯的差異。
外觀有明顯的差異。
表姑媽第一次經港珠澳大橋去澳門。
在澳門吃了一頓午餐,
喝了杯咖啡,
離開時T3,
離開後的晚上已是T8了。
表姑媽不肯定是否每年國慶都有煙花,
但十一煙花匯演,總會勾起這段回憶。
1997年10月1日是回歸後的第一次國慶假期,
當日探完在醫院的祖父後,表姑媽在巴士上望出窗外,
剛剛見到煙花在維港上空中綻放,
翌日,祖父離世了。
但十一煙花匯演,總會勾起這段回憶。
1997年10月1日是回歸後的第一次國慶假期,
當日探完在醫院的祖父後,表姑媽在巴士上望出窗外,
剛剛見到煙花在維港上空中綻放,
翌日,祖父離世了。
今年都沒有想過看煙花的。
當正準備飲返杯冰凍啤酒及品嚐小吃時,
就聽到煙花聲響。
在「卓越餅家」訂了三個月餅。
取貨時,店員提醒月餅不含防腐劑,
若兩天內未食用,便需放入雪櫃,
最好是盡快吃掉。
五仁月餅是先父最愛。
AI說五仁包含: 核桃仁、杏仁、橄欖仁、瓜子仁、芝麻仁。
母親喜愛金華火腿月,
表姑媽吃了八份之一,怎樣也喜歡不上。
表姑媽吃了八份之一,怎樣也喜歡不上。
AI說: 在五仁基礎上加入金華火腿,鹹甜交融。
聽起來都覺得難吃。
本人一向偏愛陳皮豆沙。
最重要是沒有蛋黃。
妹妹帶回來的中秋禮盒,
有曲奇,亦有 Bretonne。
有曲奇,亦有 Bretonne。
是表姑媽第一次吃Bretonne這款法式酥餅,又幾好味。
身心疲乏加上天氣太熱,
只有迎月,八月十五日沒有賞月,
只有迎月,八月十五日沒有賞月,
之後也沒有追月。
八月初十 22:20的月光。
八月十四 18:03的月光
八月十四 19:45的月光
10月另一個公眾假期是重陽節。
早上行上堅道「偽登高」,
去座堂參與平日彌撒,
彌撒中為亡者祈禱,名字中提及許紹雄。
彌撒後WFH。
忙足一天,
比平時更忙。
3:30am的鴨巴甸街
上個月在敝Blog提過受了傷,
沒想到收到多位朋友的問候。
沒想到收到多位朋友的問候。
十月中旬,中環發生大火,
幾位友人紛紛問候,
關心表姑媽是否有影響。
工作關係來到亞洲博覽館。
表姑媽不識分別邊隻係 Goofy,邊隻係 Pluto,
「都係狗啫」。
行了一陣
行到累,
飲杯咖啡食件餅。
連續兩個星期的星期六傍晚,
在五點前來到聖葉理諾堂。
夕陽透過彩繪玻璃灑落在牆上,色彩柔和,美極了。
身為編輯組的成員,表姑媽化身小記者,
採訪了一位三十年前參與聖堂建築設計的設計師。
訪談過程中,他不僅分享了許多珍貴相片, 更細說當年面對的種種挑戰。
訪談結束後,他帶我們上天台參觀, 讓我們近距離欣賞聖堂頂部的敲鐘位置。
採訪了一位三十年前參與聖堂建築設計的設計師。
訪談過程中,他不僅分享了許多珍貴相片, 更細說當年面對的種種挑戰。
訪談結束後,他帶我們上天台參觀, 讓我們近距離欣賞聖堂頂部的敲鐘位置。
不過,表姑媽畏高,實在不敢爬上那條樓梯。
沒想到自己如此畏高—— 站在梯腳已經腳軟。
沒想到自己如此畏高—— 站在梯腳已經腳軟。
見到表姑媽嗎?
補妝用的Cushion Foundation剛好用完,
有慎重考慮過買two way foundation還是繼續用cushion foundation,
既然10月天氣較乾燥,
還是用保濕度較高的cushion foundation。
今年的聖誕限量版禮盒,
都幾誇張。
有人請睇戲。
繼「分手的決定」之後很久沒有看朴贊郁的電影了。
「選擇有罪」,英文叫「No Other Choice」,
繼「分手的決定」之後很久沒有看朴贊郁的電影了。
「選擇有罪」,英文叫「No Other Choice」,
都有少少共鳴,
睇完戲好想飲返杯威士忌。
睇完戲好想飲返杯威士忌。
雖然表姑媽去過K11 Musea多次,
從來不知原來有間戲院。
上次在葵青劇場的「牧羊少年」晚餐已經是九年前的事了,
當年表姑媽還未有老花。
燒雞三文治配蕃薯條
芒果沙律
雖然住在附近,都是第一次來到「BLUE BOTTLE」。
試下cold blew,享受冰塊碰撞的聲音。
來到「ELEGPHANT GROUND」早餐,
近露台位置有細路的喧嘩聲,
近門口位置有寵物走來走去,
猜表姑媽寧願揀什麼位坐下?
新開咖啡店「Moonary」,
開業不久,每天都人氣爆場。
荷李活道開了一間新的肉店,主打阿根廷肉。

美女店員逐一介紹店內的肉類,十分專業及細心。
「酒遇」沒有了,
記憶中只入去買過兩次酒。
「黑龍拉麵」在上環蘇杭街開了分店。
縱使特意要求走蔥,但見到碗麵由廚房端出來之後又再折返,好明顯是有人放了蔥。
湯內還存有幾粒蔥花。
第一次光顧亦有可能是最後一次光顧,
除非有人請。
湯內還存有幾粒蔥花。
第一次光顧亦有可能是最後一次光顧,
除非有人請。
某星期四晚來到「熊拉麵」,
豚骨湯底變得不美味。
豚骨湯底變得不美味。
幸好,另一星期四晚的魚介湯底還可。
「長浜 No. 1」當晚的芽菜十分辣,
表姑媽懷疑廚師重手了,
未必人人頂得住。
當晚不斷自動端來,
表姑媽吃了四碗。
一幻拉麵買一送一,
是誠意之作。
是誠意之作。
發現一年前在久留米買的大砲拉麵。
Yoho Mall「天丼」,
少飯,
食下食下,覺得少餸也可以。
味道大不如前。
「MOS burger」的自助系統更新後,
魚柳包可以選擇走汁少汁,甚至走洋蔥,
真不錯。
有人遠赴J國睇SHOW,
買了這個回來,
都幾邪惡。
表姑媽曾多次問某人追的是哪位韓星,
奈何表姑媽聽完名字都記不住。
最近某人追星追到J國,
竟然與表姑媽相識31年的好友同場睇show。
表姑媽隔空牽線,讓二人認識。
表姑媽認識友人31年裡,從未曾提及過韓星韓劇的。
奈何表姑媽聽完名字都記不住。
最近某人追星追到J國,
竟然與表姑媽相識31年的好友同場睇show。
表姑媽隔空牽線,讓二人認識。
表姑媽認識友人31年裡,從未曾提及過韓星韓劇的。
今個月有三次機會吃燒賣。
不過三次也並非獨食。
不過三次也並非獨食。
十月份有兩次機會吃小籠包。
有次去「聚賢樓」飲茶,一坐就傾足三粒鐘。
煎糯米雞有些少似煎粽,
比較肥膩。
擇日不如撞日,
與友人來到「醫學會所」午餐,
蝦多士
凍馬友
之前吃過兩次到讚不絕口,
今次煳醬脆皮牛腩失手了。
「家上海」晚餐,螞蟻上樹加辣版,
效果不錯。
效果不錯。
被邀請到友人珍珍家吃晚飯,
她說首次嘗試在蒸魚加入大頭菜。
大頭菜是先父鄉下 — 廣東省江門荷塘的名物。
自攜鹵水豬耳來到餐廳,
順便呃酒飲。
某餐廳的別注版咖喱雞。
辣度不斷提升,
視乎指天椒的數量及處理方式,
一次比一次辣。
十月最後的一天是Halloween,
剛好又是星期五,
街上看來比往年更熱鬧。
而表結媽則比往年更早眼瞓,
早就回家了。
近來太忙,加上睡不好,
表姑媽跟他也有點相似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