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September 2025

2025年8月 ~ 時間過得快,日子過得慢



時間過得快,日子卻過得慢。  
聽起來似乎矛盾,  
但其實只是主觀與客觀的差異,並無衝突。




8月黑雨4次, 
亦有一天黑雨維持了11小時15分鐘。

約了照胃鏡的一天也是黑雨,
幸好沒有影響,順利進行。

8月從月初到月末,
又酷熱又多雨,
卻絲毫不影響與朋友相聚的心情。  
除了有朋自遠方來,
表姑媽亦遠赴屯門、去過九龍灣會友。  
另有兩位朋友住在寶林相約,  
表姑媽為免搭錯車,  
還是選擇在表姑媽熟悉的範圍相聚,
閒話家常,  
也聊聊不為人知的變化。



8月份的滿月名為「Sturgeon Moon 鱘魚滿月」。


本身跑步已經夠慢,
忙著打卡更拖慢步伐。




曾上環跑去北角,
亦由北角跑去上環,
今次由北角跑去西灣河,
其實只得3K。

途中看見又大又圓的月亮由東龍洲緩緩升起,
令人讚嘆。




跑完步會友兼飲返杯冰凍啤酒,
結果達不成calorie deficit,
卻是calorie surplus。

不過,是一次難得的組合。


早上返工還見到月亮。


到了8月底,
見到月亮由太平山升起。


某周日早上,
來到天暉路體育館見識室內緩跑徑。

事前母親已溫提,
附近沒有東西吃,
讓表姑媽有心理準備。


室內緩跑徑長130米


對於這條室內緩跑徑,
表姑媽認為在街外緩跑感覺好些。
要是為了有冷氣,
個人認為在跑步機上的感覺比起130米一個圈的緩跑徑好。


讓表姑媽回憶起中學時代必列者士街的青年會會所,
運動場內都有一條室內緩跑徑。




對表姑媽來說,
有沒有冷氣不重要,
最重要不要曬。

所以晚上街跑也不錯。



跑步時牙痺,
因而約見牙醫,
牙醫說門牙附近積了很多牙石,
跑步時「入風」就會痺。

牙膏Sample被表姑媽一掃而空。
護士說平時路過可以再攞,
表姑媽份人又貪心又厚面皮。


跑步時太多外來因素,
其實都很難專注,
而舉鐵較易專注,
不過都是視乎周遭有沒有吸晴的人走來走去。





由皇后大道中通往歌賦街,
有一條樓梯足足有86級。  

是一條沒有名字的街,
自細開始行,
某程度都算是測試自己體能,
暫時還可以一口氣行上去而又沒有喘氣。

記得中招之後的三個月內,
行到一半就喘氣了。





自2月下旬剪髮後,
半年後頭髮有些失控。

表姑媽向來沒有特別打理頭髮,  
後來與朋友傾開,
原來有幾位朋友可以不化妝,
但十分在意頭髮的貼服及髮色。




在Hair Salon看雜誌,
才知道原來鴨巴甸街附近竟然開了那麼多間雪糕店。
  
在今個夏日完結之前,
都要揀一間店吃1cm x 1cm x 1cm的雪糕。



黑雨的一天,
如瀑布瀉下來。


文咸東街是重災區之一。


8月初遠赴屯門會友,
來到一間Harry Potter主題的餐廳。
(記事容後更新)



電視台的飲食節目來到「RaRe.紅館餐廳」採訪及拍攝,
事前拍攝團隊說希望採訪幾位熟客,
所以表姑媽被邀請在拍攝當日参與,
一面拍攝一面吃喝。

聽說整個節目只有約十三分鐘,
但當日的拍攝從早上十點一直拍到傍晚六點。







另外幾位熟客大家都是在這間餐廳認識的,
早已成為朋友了。




黑雨那天吃的午餐







某天遇上餐廳試用魚仲(又名懵仔魚)做新菜色,
表姑媽有機會試食。




之後來到餐廳吃慶生飯,
總廚說還有少量魚仲,
表姑媽當然不放過,
索性升級為二人omakase晚餐。

當晚菜式豐富:有魚、有小吃、有生蠔、有豬扒、有牛扒、有湯、有意粉,最後仲有甜品收尾。  

魚仲就好似客席嘉賓一樣,靜靜地登場一次,  
之後也不知會否再出現,
能夠食得一口,是緣份。












表姑媽的一份甜品沒有那東西的。





有人飲得多過表姑媽,
而且快過表姑媽。




某天修剪頭髮之後過來飲一杯兼吃個午餐。




這一份牛肉沙律微辣,
如果辣度又如泰式木瓜沙律的話,
表姑媽會更加喜歡。




餐廳福食咖哩雞(加辣),
由於表姑媽沒有白飯,
今次餐廳連同白飯也一起給表姑媽,
十分貼心。
  
想起當年的一個農曆七月期間,
表姑媽在某燒臘店買了盒白飯 (原意是配送明太子的),  
被老闆娘八卦問起是不是買白飯來燒衣。




來到九龍灣安基苑一間叫「靚記」的餐廳,
餐牌內的食物種類繁多。
  
我們四個人坐了良久,
店員都沒有催促我們離開。

記憶又回來,
上次我們5個人會面已是多年前,
其中1人去年3月突然回到天家了,
大家都珍惜這次聚會,
來一張合照,
其中1人說期待在表姑媽「2025年下半年沿途有你」的照片中出現。




事前,表姑媽完全不知道有個地方叫「安基苑」。  
同時,直到當日才發現,
原來牛頭角下邨最近的地鐵站竟然不是牛頭角站,
而是九龍灣站。




願友人得到最好的醫治,心內平安。




7月初去過「蓮香樓」,
8月來到「六安居」,
想來比較一下哪一間較適合帶日本朋友去飲茶。

個人覺得「蓮香樓」較企理,食物味道及氣氛也較佳,  
不過人算不如天算——結果日本朋友來到香港,兩間都沒有去。




燒賣賣相不太好。






雞扎




同桌有位長者,他十四歲就開始周圍去收租,
所以香港、九龍、新界的樓宇幾時落成,他都一清二楚。  

當表姑媽揀了一客蛋散時,
同桌的2-3個人都異口同聲就:「吃蛋散要過隔籬街。」  

表姑媽亦從舅父聽過糖心軒蛋散是城中之選,
只是一直未有機會去試。




很久沒有吃過馬蹄糕,
太甜。




如果叉燒餐包早些出場的話,
表姑媽不會錯過的。




這位點心姐姐樣子冷酷,
當同桌的收租長者大叫她一聲「大美人」,
她嘴角微微上揚,露出淺笑。




由於有75折優惠,
上個月試了午餐,
8月來試晚餐。




看著天色的變化。





頭盤甜品選擇不少,
竟然有Gado-Gado。










斑蘭Chiffon Cake,
聞到幾香。






意想不到有旺來酥。
表姑媽曾經在此酒店買過來送禮的。






上次午餐時主菜揀了海南雞,
今次揀了蝦麵。




上次午餐及今次晚餐,
坐在表姑媽對面那位都是揀羊架。




飯後行了一陣。







閃電





某興趣班認識的兩位同學約表姑媽聚舊,  
他們一見面就問:「等咗表姑媽個 WhatsApp 好耐,點解一直沒有飯局?」  
表姑媽也坦白說出一直沒有飯局的理由 。

整晚大家傾個不停,
年紀大,話題離不開健康及健身。
 
傾到最後,他們仍然說:  
「希望表姑媽再搞飯局,我們一定到!」

表姑媽的回應是......




今年吃了3次冬瓜盅,都是在同一地方。

今次影相慢了,
冬瓜上的配料已被放了在湯內。





雖則點菜交由同學仔負責,
但竟然跟表姑媽之前吃過的一模一樣。










有天與友人短聚,友人想吃餃子,
中上環有2-3間餃子店是表姑媽常光顧的。

其中一間是「好客山東」,
可是,「好客山東」最近結業了,
聽聞將會變成一間 pizza 店。

真婉惜,
冬天來一碗羊肉搶湯不知幾好feel。




結果揀了有多間分店的「餃掂」。
表姑媽向來吃的都是水煮餃子。




不過友人揀了煎餃,
表姑媽才第一次有機會品嚐。



很難訂位的Fiata。




訂了6pm,
差一分鐘都不能入座。




餐廳燈光昏暗,
其實看menu是有困難的。





牛肉tartare





表姑媽一早已鎖定目標,
揀「A' SALSICCIA」,因為有意大利Sausage,
但友人卻選擇 「ESTATE」,配料有Parma Ham。

結果店內的 Parma Ham 已沽清,無法製作「ESTATE」,  
於是表姑媽順利如願,吃到自己想吃的一款。



「Flat Iron Steak」由皇后大道中搬了去蘇杭街,
逢周二T-Bone半價。




「雞功房」的頭抽豉油雞色香味俱全。

每次吃之前影相,  
之後翻睇相片,又會勾起食慾,又想再吃。




很久之前吃過的川味海南雞。




今次再試下,
發現實物比起menu照片更吸引。




「Bun Cha」的越南牛肉Pho,
用現金付款不用加一,
但當日表姑媽身上的現金不足夠埋單。




8月份有兩次因工作關係來到灣仔,
在祥香園吃邪惡早餐。










熱狗





叉燒酥





每晚6pm未夠,Jus就有人排隊。




路過元朗,
見到有魚皮花生、蝦子花生、南乳花生、麻辣花生,
每款買一包試下。
  
母親揀了魚皮花生,
另下3款花生表姑媽與友人分享。

頂!  一入口乜粗口都爆晒出來。




另外,
原來「齋燒鵝」同「齋雞粒」是兩樣不一樣的食物。





友人珍珍自家製牛𦟌是無敵的。





松花皮蛋




配上酸薑




差不多半年沒有在結志街買Poke Bowl,
今次再吃,
又很不錯。



在家喝




Hong Kong Beer Co
Hazy Daze




來自越南Heart of Darkness
的青瓜味的Pilsner



又讓表姑媽大開眼界,
蒙古王,
見識見識。



來到座堂開會就黑雨了。





一年一度協助天主教禮儀月曆校對,
今年表姑媽只幫了丁點手,
明年可能不再找表姑媽協助了。




交文件到教區Office之後,
早上來到座堂祈個靚禱。





雨後一片清新。




新的一期堂區通訊又出版了。
有兩個教友告訴表姑媽,
很喜歡今期的照片。




殷灝峰神父為客席神父。
表姑媽覺得他與一名飯腳有點像。





有一天與母親來到西灣河,
表姑媽提到附近有間天主教聖堂。

意想不到母親竟然能夠說出聖堂的名字「聖十字架堂」。
原來母親有個舊同學是住在「聖十字徑」,
當年是木屋區。
母親沒有行過上去,但當年搭電車去筲箕灣泳棚時會路過,
亦去過長樂戲院睇戲。








母親問點解好多間天主教聖堂都見到有個岩石,
內在聖母瑪利亞。

表姑媽即時導賞員上身,
由1858年在法國的一個小鎮「Lourdes」說起,
不過未講到戲肉,
因天氣太熱,
母親話要入聖堂內抖一抖。









在「天天小」 天水圍天主教小學有個福傳嘉年華,
表姑媽負責攝影。







有人追星追到去獅城,
在「Bengawan Solo」買了斑蘭蛋糕回來做手信。

可是,這位人姐卻不知道
1)Bengawan Solo是一條河的名字
2)她尚年輕,不知道鐵達時手錶廣告用過「Bengawan Solo」這首歌
3)她不知斑蘭是甚麼模樣




黑豆rooibos tea,
入口很舒服。





由日本帶回來的4個水蜜桃,
表姑媽化身速遞員送給2人,
可是,其中1人因咳嗽,未能嚐試。




好多手信




在千色店見到。





8月份最遠去到大嶼山。





由迪士尼寄出的postcard。




在機場見到這個狀況,
幫朋友問一下她們在等誰。




表姑媽聽過他的名字,
但不知他是甚麼樣子的。

後來有人說出席了他的FM,
足足有3.5小時,
不過表姑媽沒有問入場費多少錢,亦沒興趣知道。

(以下照片由日本友人提供)

表姑媽當時去了翠華吃奶油豬,
之後知道機場翠華9月21日將會結業。





暑假眨眼間就結束了,  
雖然與表姑媽無關,  
但看著要上學的學生們,  
還是覺得上班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