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February 2011

紀州紀行 - 摘柑記

和歌山県有田郡的蜜柑是最國銷量最高,難得來到和歌山,揀了一個農場去摘柑。


表姑媽15年前在國內摘過荔枝之外,沒有玩過這類活動了。


 



 


第一個摘的柑衰了,被噓!!



 


JPY600任摘任食,不過不能帶走。 吃了5.5個,手指甲好核突。






 


農場相關資料︰


http://www.wakayama.tv/detail/index_319.html





 


其實表姑媽最喜愛的蜜柑是四國愛媛県的蜜柑,或多或少被日劇「Tokyo Love Story」影響。


事業上愛媛県蜜柑真的甜些,汁多些。久不久在APITA也會買一袋來吃的,不過家中沒有炬燵。


\\



11 February 2011

127 HOURS

建議未睇此片的朋友,最好入場前不是吃得太飽。


 


入場原因︰是Danny Boyle 還是 James Franco?  自己也弄不清。


十分喜歡「Slumdog Millionaire.一百萬零一夜」,但如果「127 Hours」沒有 James Franco,我又會不會上映第一天就入場睇呢?


 


SPOILER ALERT


全片94分鐘,開場後不久主人翁已經被石頭摺住隻手,尚有一個多小時的戲,只有一個演員,一個場境會是如何演繹呢?  這是本人由訂票的那天開始想完又想。


最震撼的那個場面,本人沒有欣賞。


最衰都是入場前吃得太滿足,見到隻手臂,想起隻雞肶,於是胃口一酸,衝了出去廁所,完事後回到HOUSE 5 聽見緊湊音樂未完,都是在門外稍等再入場。


散場後再問朋友那場戲如何,朋友看來很欣賞那份血腥。


 


對此片期待太高,所以有點失望。


可能本人不夠集中,感受不到主角的求生意志。 (每當他一拿起把刀,我就垂下頭。)


個人來說,還是喜歡「Slumdog Millionaire」多一些。


「米田共」沒有在此片出現,有點意外 (兼失望)。


 




 


睇戲前與朋友在「一樂」吃了一客叉雞飯,老闆娘還斬了隻雞肶醒我,攪到我聽到「啪」一聲後,想起隻雞肶,便衝去廁所了。


早知聽朋友說,吃三文治算了。



9 February 2011

初七韓菜

今早行了另一條路落中環地鐵站,發現有間韓菜店。


向韓菜同好者兼好友問一問是否有興趣一試。可是好友被網上某食評網頁的相片及唯一一篇食評嚇壞了。不過表姑媽信自己直覺,放工後獨自直踩此店。


 


店主鄭先生十分友善,原來以前在LKF也曾經營過一間韓店的。


表姑媽稱住中上環唯一不好就是沒有好味的韓國餐廳,鄭先生雖然舉了幾個例,但表姑媽要的是「好味的韓國餐廳」,不是「韓國餐廳」。



 


自家製的泡菜很好味,從來愛韓菜但不太愛泡菜的表姑媽也吃了不少。



 


這個海鮮泡菜辣湯(加辣)可能是表姑媽在香港吃過最好味的。


用料新鮮,有青口及蝦。


(影相時嫌燈光黃,食完才記得可以調教white balance,真是冇鬼用。)



 


韓人大廚 (Carol) 曾任職本人頗喜歡的韓食肆之一。


她對表姑媽說蔥很有益,要多吃。



 


店不大,這樣大小的枱有8張。



 


沒有燒烤,有炒飯,湯類,店主推介雞類。


下次一家要試炸雞。



 


大廚Carol本身是姓崔的,所以用了「崔家府」這名稱。



 


今早就是見到這個牌,決定要一試。


表姑媽要得到的,一定能得到的。


不但沒有失望,而且喜出望外。


雖然此店並不便宜....



8 February 2011

朋友煮意

表姑媽主意多多,遇著同樣主意多多的朋友,很多時都會黑臉收場。


不過識多幾個「有煮意」的朋友就不同,久不久就會被邀請試菜。


 


去到朋友家,不用幫手,甚至不用「作狀」扮幫手,只需等食。


要是朋友黑臉,表姑媽扮看不到就算了。


 


聖誕假期時,朋友去了廣州一轉,回來後即有新「煮」意,表姑媽又有口福了。


 


整麵包是朋友這大半年的興趣,每次都有進步。


看著朋友的進步,表姑媽確是一個不進則退的好例子。



 


這個甚麼酒豬手是朋友在廣州吃過後回來試煮的,很爽很好味。


每次遇到有朋友提到煮飯準備功夫或烹調方法等等,本人仿如聽著從未學過的外語,一個單字也聽不入耳。 (上週另一友人在本人面前提到煮鮑魚,本人腦海即時一片空白,不知朋友有沒有對牛彈琴的感覺? )



 


包包配羊。



 


也有豆豆。



 


還有意粉,加上大大隻的蝦。



 


最後的腐竹糖水。



 


在朋友家吃飯沒有看電視,但一面食飯,一面post相上FB,一面收到 FB Friends「LIKE」,是當晚的娛興節目。






 


飲飽食醉後走人,就是表姑媽這種老實不客氣的懶鬼性格。


 


7 February 2011

父母湊放工

初五啟市,公司全日電話只響過一次,連日本都沒有打電話來。


差不多放工時分,父母話過來TST湊放工兼食飯。


早上剛睇完網上死對頭 Sloppy Joe 介紹位於 I-Square 的「江順河鮮」,那就不用多想,與家父家母直踩25樓。


 


雖然表姑媽日日出街食,如各位所知,表姑媽根本不是一個懂得吃的人。


海鮮又好,河鮮又好,甚至魚柳包內的炸魚柳對表姑媽來說都是沒有分別的魚。


 


這條大林哥,1斤4両,十分爽滑。



 


炒黃鱔片。最精彩是紅綠椒也頗辣,家母吃到噴火,但繼續吃。



 


是晚冠軍椒鹽炒魷魚,由上枱時熱辣辣到食到最後一舊凍冰冰,依然十分好味。



 


咕嚕肉,看來家父頗喜歡這味菜,次次食飯都會叫。


家母十分開心見到咕嚕肉的伴菜有合桃,吃了很多。



 


飯桶表姑媽是晚吃米粉。



 


雙皮奶確是好味。




 


很久沒有吃過的牛耳,不過麻麻地。



 


船型的魚缸,又幾得意。




 


避免好似某君影到個門面不太吸引,所以表姑媽小心奕奕地拍這張相,不過一樣不吸引。



 


飯後在TST行了一陣,與不霸老豆及任性老母影吓相。



 


路過這間有很多童年回憶的海運戲院,有機會再跟大家分享。



紀州紀行 - 井出商店 和歌山ラーメン=中華そば

之前提過,在沒有Guide Book的指引下,在和歌山逗留了兩晚。


在一程的士車程上,問起司機吃拉麵有甚麼好介紹,司機就介紹了「i-de ramen」。表姑媽記著這名字直至回到酒店,再問reception怎麼去。


去到門口才知道「i-de」的漢字是「井出」。


在門口已被濃濃的豬骨味吸引著,急不及待衝入間店。


店主(店員)一聽本人的 J 語,就知不是本地人,即時叫了店內一名由蘇州來打工的中國女子幫助本人落單。


 


由於當時不太肚餓,只點了一客普通SIZE的拉麵。



 


每張枱上也有SUSHI,不過表姑媽沒有試。





 


原來「和歌山拉麵」= 「中華拉麵」。



 


表姑媽每次叫拉麵,必定以 J語說「走蔥走筍」,由於忙著跟中國籍店員吹水,忘了以普通話說「走筍」(事實上根本不知走筍怎麼說),所以吃剩難以入口的筍。頂!



 


當日光顧時間為下午4點左右。


後來知道此店是全和歌山市最出名的拉麵店,經常排長龍的。



 


想不到沒有GUIDE BOOK 之下也能來到最出名的店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