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June 2018

見城 ~ 最難忘都是又食又拎兼益埋街坊的一次

某日J人老細突然問:
明天是不是人人在公司?
沒有人出差或放假?

凡事向壞方向想的表姑媽,
即時嚇了一跳,
不是有甚麼要宣佈吧?

原來老細知悉尖沙咀棉登徑見城結業在即,
不如一齊出去吃個午餐。




12點未夠來到見城,
沒訂枱的話WALK-IN是沒有可能有位。

餐廳忙到不得了,
表姑媽照舊,
點了一客寿司弁当。

端來茶碗蒸し時發現相機冇電。

以為用大頭蝦部手機影相效果會比自己架手機好,
原來並非如此。




三層的寿司弁当出場。






表姑媽不要咖啡比埋舊雪糕大頭蝦,
條件是大頭蝦請表姑媽飲番兩杯ESPRESSO。

表姑媽畢竟比大頭蝦年紀大,
問大頭蝦大拿拿兩球雪糕,
吃到嗎?




大頭蝦話十球佢都搞得掂。

年青真好。




見城自1998年開業,
表姑媽只光顧過兩次晚餐,
第一次是2000年3月,
雖然表姑媽見識少,
但都知道這是一間高級壽司店。

同年有次日人朋友的日人朋友來香港消費,
除了在名店購物之外,
也在尖東的夜總會買了「街鐘」,
與一名日本組的公關小姐不知到哪裡吃飯,
當年的OPENRICE普及程度不及FOODEASY(搵食易),
朋友還是打電話來問下表姑媽意見。

既然朋友的朋友說錢不是錢,
表姑媽就介紹了朋友的朋友來見城用餐,
之後還邀請表姑媽一起出席。

他們點了很多食物,
吃剩了很多,
表姑媽寧願失禮好過浪費,
朋友的朋友與公關小姐飯後去宵夜,
表姑媽又食又拎,
兼益埋街坊,
這是在見城用餐最難忘的經歷。

2018年HKD200的蜜瓜,
2000年曾吃過一次,
當年HKD100,
一客蜜瓜只切了4粒,
當年覺得貴,
現在覺得更貴。



原來最近光顧是2014年,即4年前:

2013年也有一篇:

還有2012年:

2008-2010年也有光顧的,
搬BLOG後很難找舊BLOG了。

有人(名字不公開)說見城師傅老了,
車!
佢自己又唔照下鏡話自己老了。

謝謝見城師傅多年來用心的製作,
餐廳團隊雖不是笑晒口的迎賓格,
但對待客人服務真誠,
18年來讓表姑媽人在香港都也能體驗實而不華的寿司滋味。



雞功房 ~ 三髀泯恩仇


5月份在上環「雞功房」搞了一個飯局,
事前都籌備了兩個月。

早在17年12月光顧後,
表姑媽在以下這篇BLOG提到
 「再踏足這餐廳的日子不遠矣」,

雖然一早已有人舉手表態有興趣,
但表姑媽卻忙呢樣果樣,
直至有天一位為食朋友忽然提起,
究竟幾時才有得吃頭抽醬油雞?




是晚榮幸地有20位朋友答允出席這個飯局,
餐廳沒有長枱,
21人分開3張枱坐,
幸好枱與枱之間有走動的空間,
不時由A枱過去C枱,
又或者B枱走去A枱818。




一開波就端來脆炸魚皮,
表姑媽還未開始吃就問有冇得添吃,
未免太過進取。

這個是傳統魚皮,
雖沒有近期大熱的咸蛋黃,
細味下還是覺得傳統魚皮好,
只要炸得鬆脆,
就不必太多花臣。

對!  吃炸魚皮時回憶起結志街的新景記,
唉!  樓都拆了。




第二道菜是
花雕醉鮑魚 配 紅糟醉蛋

沒有想過醉蛋下有片青瓜墊底,
幸好表姑媽份人預先有交帶,
有兩份是沒有青瓜墊底的,
否則得罪了朋友就要時間去修復。

坐表姑媽對面右手邊的小學同學小咸魚不吃鮑魚,
所以表姑媽吃了兩隻。
(下次也安排她坐在附近。)




第三道出場的是鮮蟹肉冬蓉羹。

以下連結是有關此羹的介紹:

表姑媽明白是一道功夫多的菜式,
不過表姑媽還是不太懂欣賞質感杰撻撻的東西,
於是杯冬蓉羹由C枱送了去A枱。




第四道菜是蒜蓉粉絲蒸元貝。

難得見到粉絲蒜蓉與元貝聚在一起,
很多時所見的是
你有你,我有我。




第五道菜是蟹黃燴雲吞。

其實表姑媽連蟹黃蟹粉都搞不好,
只認識蟹柳,
加上蟹黃又是杰撻撻的,
表姑媽欣賞兩粒荷蘭豆。




第一至五道菜都是海鮮,
其實表姑媽不是海鮮粉,
終於等到第六道菜頭抽醬油鮮鷄出場,
每枱一碟,
B枱的那碟是沒有青瓜伴碟的。

又要提下表姑媽份人好鬼小氣,
曾經跟表姑媽爭過雞髀的二人,
分別被安排坐在A枱及B枱,
表姑媽就坐在C枱,
這樣就可確保沒有人會再跟表姑媽爭雞髀。

不知是心甘情願的,
還是無可奈何的,
結果A, B, C枱的三隻雞髀落在表姑媽的碟子上,
表姑媽連推搪也沒有,
之後三隻雞髀就落在表姑媽的肚子裡。

既然大家識做,
那就三髀泯恩仇。




第七道菜一枱有兩碟的鮮腐竹雞湯菜苗,
鮮腐竹來自深水埗。




第八道菜就是有幾位友人非常難忘的原隻蟹泡飯。

邀請A枱友人「過枱」幫忙拆蟹殼。

又聯想起90年代光輝一時在尖東的兩間舞廳,
噢!  飲多了!  




表姑媽與同枱(C枱)的友人在研究今時今日
還有沒有人會說「你做乜撚化我?」,
「撚化」是作弄,整蠱的意思,
沒有粗口之意。

講下講下,
就每句說話都加了個「撚」及其他數字在中間。

當言談間加了助語詞之後,
未免興奮過度,
連第九道菜由師傅送贈的豉油王炒麵,
配上余均益辣椒醬都忘了拍照。

這一客豉油王炒麵差點成為是晚冠軍。

來自B枱朋友送上一張炒麵照。




及來自A枱朋友的另一張炒麵照。




一不留神,
之前邀請由A枱過枱的友人連表姑媽杯豆腐布甸也吃掉了。

難怪的,
杯布甸又真是又香又滑。




在餐廳打烊前離開,
原班人馬再約幾個月後再聚,
到時早些到。

早於14年8月,
雞功房以另一名字在中環出現時,
表姑媽已經打算約腳試其私房菜。

以下這篇舊BLOG是今個飯局的前傳











20 June 2018

Lifetastic ~ 山道之行


友人因家有要事,
三月起一直留在香港沒有離開過,
老早約定只要表姑媽不怕八點後才出來的話,
隨時也可見面。

表姑媽5月最後的十一日起變得很忙,
卻收到友人相約5月最後的第十二日出來聚聚。

揀餐廳重任落在表姑媽身上,
餐廳要符合三個條件
1)地點要在港島西
2)有素食餐單
3)八點後入座仍可慢慢傾而不會趕住打烊




揀了在石塘咀山道的一間餐廳,
有素食菜單,
當中有款蛋糕來自澳洲,
因表姑媽記得友人說過
澳州是她的第二個或是第三個家。




餐廳都幾簡潔,
表姑媽只嫌太過光猛。




餐廳擺放了很多植物,
點綴得幾靚,
卻又不會娘爆。




友人揀了一個素意粉,
香噴噴的黑松露加芝士。




表姑媽揀豬肉意粉,
加辣。
辣椒滿佈,
有辣味。




價錢好像不算便宜,
不過在OPENRICE 訂位關係,
有折。




用餐後成為會員,
久不久也收到餐廳的優惠情報。




來多一客小吃,
是泡菜薯條。

泡菜從來不是表姑媽喜愛之物,
而薯條是沒有炸過的。
結果整份用隨身自備的食物盒帶走。




最後來一杯咖啡。
而友人就試下餐廳的主打,
即表姑媽的仇敵。




其實落單時店員已溫馨提示我們要吃的話就要留定,
晚一點會有沽清的可能性。

事實上,
真是隔籬左右都是點這一款蛋糕,
而且是一人一件。

表姑媽夾了西瓜的一層,
西瓜是爽的,
被上下的奶油夾住,
入口都幾令本人毛管棟。

至於最頂的一層,
表姑媽沒有打格子算是暫時放下仇恨,
其實大家俾面,
你識做時我識做,
黑色一點點沒有黑口黑面地對住我。




一件蛋糕盛惠62蚊,
表姑媽緊係覺得貴啦,
大拿拿62蚊,
飲杯啤酒好過。




當晚友人說早前專誠到SYDNEY的一家店就是為了吃這款蛋糕,
可是當日趕不上,
去到門口時店已休息了。

她想不到云云餐廳中,
今次表姑媽揀這一家令她可以一嚐這款蛋糕的滋味。

不過當試完之後,
友人亦承認此類型蛋糕非她喜愛之物。

以下連結就是在澳洲的那間店:





在餐廳拍照時也不知這是「L」 +「 I」 +「 F」。



直至寫這篇BLOG時才發現還有「E」。




現在間中收到不少餐廳的優惠,
可以再來的。




離開時經山道回程,
一面行上山一面啍起電影胭脂扣主題曲,
記起如花對十二少說的第一句話:

邊得嚟咁多愁啫?



10 June 2018

Dacha ~ 48小時兩度光顧

每星期都會經過荷李活道開業有兩年多的Dacha數次,
但從未光顧過,
從不知是一間主打俄羅斯,烏克蘭,Georgian菜的餐廳。




某晚來吃晚飯,
未坐定就先來兩甜兩鹹 Infused Vodka。




其實4 shots兩個人鬼夠飲。




自家製Rye Bread,
不是點牛油,
而是送上豬油渣一舊(pork lard),
表姑媽不算很接受。




坐表姑媽對面那位指明要吃Khachapuri,
其實表姑媽未吃過,
也不知是甚麼味道,
英文譯了做Cheese Boat,
烘到熱辣辣的Khachapuri端來時芝士香非常撲鼻。

Khachapuri源自Georgia,
在網上找找 top 10 Georgian food,
必有Khachapuri,
不是排第一位就是排第二位。




從來不知東歐國家也吃餃子,
餐牌中餃子有多款選擇,

云云中揀了Manti,因為是羊肉餡。

表姑媽問Manti與Khinkali的分別,
靚女店員說 Khinkali源自Georgia,
Manti卻不是,
但在俄羅斯頗普遍。

Manti這個字,
跟中國的Mantou(饅頭)有沒有關係,
表姑媽都好有興趣知。




主菜來一客Meat Cutlet,
啖啖肉,配上清新的沙律,
雖對薯蓉興趣不大,
整體還是非常好味,
食完都吃不下其他了。




網上大受好評的Medovik (honey cake)。
不過表姑媽就覺得甜得過份。




飲埋杯咖啡轉場。




靚女廚師說餐廳所有食物都是自家製的。




臨走時來多一shot。




餐廳全店的女服務員全是美女,
餐廳的FB PAGE內容亦相當豐富。




餐廳裝修cozy。




實在還有很多菜式想試。




過了不足48小時,
有朋友來到荷李活道一帶找地方下午茶,
表姑媽就推薦Dacha,
自己亦跟埋來。

再吃多次Khachapuri,
今次隻蛋靚D。




試另一款餃子,
Pelmeni配上很多刁草。




來一客Syrnitki(cottage cheese pancake)。




原來切開的blueberry是這樣的,
都是第一次見。




餐廳太近屋企,
得閒再來飲番杯。

不過吃餃子的話,
還是喜歡威靈頓街王府,
60至75蚊有10粒;
而一般尼泊爾餐館的尼泊爾餃子70蚊有8粒,
最緊要很多店都配上自家製Chutney;
上述Manti 148蚊只有4粒,
個人認為並不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