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July 2025

Falcone IFC ~ 原來不一定越是期待越是美麗

之前有一篇Blog曾經提過,
表姑媽偶爾想吃pizza。

原定約了兩名好友行路上山頂,
並在山頂的Falcone午餐。

可是在約定好的兩天前行程變更,
改在IFC午餐。

誰不知當日突然之間傾盆大雨,
幸好沒有行路上山頂,
否則途中肯定狼狽不堪。

餐廳以橙色為主調,
濃烈得來不失柔和,
整體感覺讓人要喝一杯「aperol spritz」。




那就不得不來一杯aperol spritz。





肉丸(polpette)的味道更勝多間連鎖pasta店,
有可能是近期吃過最美味的。

突然想起很久沒有吃過獅子頭。




揀了Margherita Pizza,
可惜平平無奇。





加多一客燉牛肉意粉 (Rigatoni alla Genovese)
在沒有期望之下,
竟意想不到肉汁香濃,比起pizza帶來更大驚喜。




三人點了三道菜:
滿懷期待的讓人失望,
沒有期待的反而帶來驚喜,
原來不一定越是期待越是美麗。

食物價格比起之前見識過的Pizza或Pasta店稍高,
話說回來,表姑媽都是第一次光顧Black Sheep集團的餐廳。

聽說餐廳平日的午餐時段十分抵食。




入座時餐廳溫提,用餐限時一小時,
最後表姑媽當日大概逗留了兩小時。

20 July 2025

香港醫學會會所 ~ 一頓溫馨又美味的慶生飯局

在過去的18年裡,
表姑媽用Blog記錄了自己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這些文字及照片不僅是表姑媽的回憶,
更是表姑媽無聊的見證。

衷心感謝各位過去對敝Blog支持。

為慶祝表姑媽blog 18歲生日的一天,
表姑媽與親友們來到中環「香港醫學會會所」享用了一頓便飯。

從入會諮詢、菜單確認、訂位安排,到用餐環境,
菜色味道與賣相,服務質素及服務員的顏值,每一項都令人滿意。



* * *

蒸馬友, 煎馬友,馬友咸魚亦曾吃過,
是次初嚐凍馬友,又名「一瓢水龍吟」,但表姑媽不知這是甚麼意思。

魚子醬配普寧豆醬,本來還有頭抽可以點的,
不過表姑媽急不及待,
亦忽略了頭抽的存在,
已成件凍馬友放了入口了。



本來表姑媽想吃的是脆豆腐,
但落錯單變成皮蛋豆腐,
倒也清爽開胃。



蝦多士上桌時香氣撲鼻,夠晒香口。


特別之處是表面有幾粒杏仁片,更添功夫。



川貝檸檬骨
檸檬汁的味道淡淡然略過,
神秘又美麗,
不像傳統西檸雞的濃甜酸嗆。



荔枝木煙燻松露脆皮片皮雞(需要預訂)
煙燻遇上松露,互相交織,互不相讓。

表姑媽向來喜歡吃雞,
這一客雞與上述的川貝檸檬骨成為是晚表姑媽的雙冠軍。



牛肝菌煲仔飯(需要預訂)
掀開鍋蓋瞬間香氣四溢,  




分好每人一碗之後,
看上去好像欠缺了什麼。





就是欠缺辣椒醬或指天椒。



加上指天椒,更見風味。



清脆鮮嫩薑汁芥蘭




糊醬脆皮牛腩
每人一件,真是意猶未盡。



同場加映:
7月初表姑媽在別的餐廳吃過一次酥炸牛腩。




舅父說:

酥炸牛腩是用已炆好的牛腩用脆漿粉醮漿炸
反之,醫學會會所的脆皮牛腩則是一幅牛坑腩
經過炆,滷,炸,而整段醮脆漿炸再切件,
高下立見。



賣相有些似水煮魚的藤椒蝴蝶魚,
微麻十分滋味。




三色煎肉餅:分別為南瓜,墨魚和芫茜,
可是賣相比起味道出眾。




最後,各人按自己的喜好選擇甜品。
八人中有三人選擇杏仁茶。




日月星玹多士
聽說那件星形多士非常滋味。



表姑媽的飯局可以無湯,但絕不能無酒,  
當晚在wine list中揀了一支,另帶兩支。



飯後最快找牙籤的一位通常是最年長的一位。



西餐廳般的服務風格為中菜增添新意。
一頓溫馨又美味的慶生飯局畫上完美句號。




表姑媽亦會繼續無聊寫下去。


2025年6月 ~ 2025年就這樣過了一半了

隨著六月的結束,2025年已經過了一半。

在六月的第一週,氣候一天比一天悶熱。

第二週,因台風「蝴蝶」來襲,天氣變得更加悶熱,
但表姑媽卻度過了一個十分涼快的一週,
儘管當地有下雨,但沒有打開過雨傘。

到了第三週,每晚都忍不住吃零食。

到了第四週,腦海中浮現乳鴿的畫面,天意竟讓表姑媽在三天內享用了兩次。

感謝食神的眷顧!


6月中旬某早上,
6am跑到7am,
遇上耶穌光。




夏至前後的中午12點,
在天水圍的聖堂就有機會看到如此美麗的景象,
這是天主創造的特技效果。



在某一期的公教報其中一頁見到表姑媽,
還記得那天要負責領經。
由於經驗不足,烏龍百出。

心裡很想和公教報記者八卦一下,最後卻沒有機會。



新一期的堂區通訊已經出版了。
這期表姑媽編寫了半頁,
並有四頁負責排版。



有教友反饋,第二頁和第三頁的字體大,
看起來非常舒服,
哈哈,這兩頁正是表姑媽的作品。



某周末來到座堂,
發現大半年前幫忙做的海報依然存在。



今時今日的E-Banner及E-Print已經自助自取了。



來到座堂是為了參加兩位神父的晉鐸儀式。
表姑媽協助禮儀崗位,
並在服務中結識了新朋友。



當日的感恩祭相當感動。






遇上攝影師傅,他身上除了有3部相機,
還帶備一把重量不輕的梯。

師傅說︰
1)一把梯亦非常重要,特別是在拍攝大合照的時候。
2)作為紀實攝影師,「影到」是最重要的,藝術雖然重要,但不是排首位。
3)眼明手快比起機材更為關鍵。


談到攝影,表姑媽曾有三位師傅教落過,
另外兩位雖未在紀實拍攝中合作過,
但他們的曾說:
  
「按下快門前要深思熟慮,別以為數碼代不怕嘥菲林就亂按。」

另一位師傅則傳授三條鐵則:  

1)不要理會別人怎樣影
2)不要理會別人的建議
3)人控制相機,不是相機控制人



六月份的親子活動包括本地的和越洋的。
某天與母親來到石硤尾的聖方濟各堂,
参與「天主教醫院醫療日」活動。

活動中有眼科醫生進行講解,還有針對腦退化的評估。
此外,還提供了腳底按摩、物理治療、拉筋、血糖測試和眼底檢查等服務,
讓母親玩得非常開心。






醫療日活動前在中央飯店午餐。

二人各要了一碟點心,互不分享。
表姑媽要燒賣,
母親要鴨腳扎。
另外半隻鹽焗雞兩份食。




不論是外觀還是味道,鹽焗雞都比上次光顧時差了一些。



電飯煲入面是皮蛋瘦肉粥。
表姑媽在吃點心時,從未有過吃粥的衝動。



除了懷舊,味道沒有驚喜。
餐廳的洗手間是去過一次也永久難忘的。

母親對於石硤尾沒有舊地重遊的感覺,
對她來說,是一個新的地方,完全沒有印象來過。



另一個親子活動是越洋的,
與妹妹約好在日本大阪見面,展開為期七天的親子遊。
表姑媽亦同時與日本友人年度聚舊。

需則叫做親子遊,
不過,表姑媽住的地方和母親與妹妹的住宿並不相同,
搭鐵路都需要30分鐘的。

在日本親子遊的其中一個環節,
母親借用友人的廚房做了「住家飯」。

不過母親認為不是在家吃的,
只能說是媽媽的味道,
不能說是住家飯。

而表姑媽即管問下AI,
AI說:「住家飯」的核心是用心為家人炮製一餐,
所以地點並非重點。







每天喝酒多過喝水,平均每晚喝至2時。






名字讓表姑媽聯想起1993年Sharon Stone的電影。








除了喝酒也吃了不少零食。

在日本第一樣買的東西就款じゃがりこ限定版。



以下是帶回家的零食。



回家後比較兩款不同牌子的柿の種。



去年5月曾光顧的拉麵店,
今年已變了另一間拉麵店。


2025年6月




2024年5月




每日除了飲酒吃零食,都有吃車厘茄。



親子遊也與親戚同行。



巧合地去年和今年在日本,
都遇上天主教禮儀曆的聖神降臨節,
即復活節後的第50天。









幸運地遇上來自菲律賓的青年合唱團的天籟之音。




離開的一晚遇上Strawberry Moon。



24小時之後回到香港國際機場所見的月亮,
份外淒美。



假期後要快快相約友人珍珍把手信送上,
珍珍同時又送上酸薑皮蛋及其他美食。

公司開皮蛋,
屋企又開皮蛋。




與摰友慶生,來到中環紅館餐廳。
一面慶生又一面交帶自己的身後事,
我們百無禁忌。



食量一年不及一年,
本來預計吃完一個套餐之後還要追加一客豬扒,
結果已不及當年勇了。






第一次吃這一個Pork Belly





除了在紅館餐廳晚餐,今個月的午餐。





有時會「黐餐」及「黐酒飲」。



餐廳福食  -- 牛肉粥




出發到日本前的一個晚上在長浜No. 1來一碗拉麵。

有機會見到叉燒。




「一幻」優惠期間至七月尾,
身上有綠色衣飾(包括手袋)有六折。



不過六折不包括這款濃味蝦湯的。




眼鏡框在日本時因意外爆裂了,未至於好嚴重。




考慮到老花加深,
結果配了一副全新眼鏡。

新眼鏡框比較淺色,
有一個早上除下之後,
找了很久也找不到放了在哪。




某天來到又一城。






收穫不多。




左手面的音符系列是友人送的。
右手面的音符系列是去年在福岡買的。



友人送的JFA (Sumurai Blue)系列Keroppi,
穿上球衣的青蛙仔超醒目。




原來剝光豬的Keroppi是這樣的。



友人轉贈的扭蛋公仔。

表姑媽沒有扭蛋這鋪癮,
又幾得意。





這是在神戶買的。






友人女兒送的。



妹妹在桃園機場買的。



近期腦海中常出現紅燒乳鴿,
逛又一城的一天,

路過「仝堂茶聚」,
門外放了張乳鴿的海報,
於是走入店坐下來。





個人認為餐廳的餐具,餐牌跟「唐宮小聚」十分相似,
不一樣的是這一間的服務非常殷勤,
味道亦較佳。



上次吃乳鴿都2-3年前了。



豆沙茶果也相當出色。




想不到事隔兩天工作關係來到深圳,
會議後供應商邀請午餐,
來到一個商場。




供應商揀了「 金光鴿王 」。
難道食神知道表姑媽掛念紅燒乳鴿?




又讓表姑媽有機會吃乳鴿。



另一個是紅燒魚頭煲,J人老細甚欣賞。
表姑媽嫌多骨,不太欣賞。



還有一個松露什菜,
內裡有Brussel Sprouts,
表姑媽見識少,以為西餐才會吃到。



印象中之前來過這個商場一次。



忍不住望了兩眼。



屋企附近的本地茶廳美食


諸勝堂早餐



有次在回味功房吃Laksa配紅酒。



龍邦早前裝修了20天,
裝修後來吃了兩次瀨粉。



叉燒乳豬



叉燒切雞




還有雞功房





Mosburger 推出了一款關西風味的burger。




之後店就裝修了。



來到薩利亞




6月份除了飲酒,而且飲茶。
結論:   飲茶貴過飲酒。 (對表姑媽來說)










 一下子試了太多茶,
當晚胃口有點難受。




在李德記試了沒有酒精的手工啤。
送禮自用都大受歡迎。




在2025年上半年的最後一天,
找間新店試下。

Goose Island 向來是表姑媽的首選,
表姑媽一直稱這款啤酒為鵝啤。

5月初擺花街開了間Goose Island Taproom,
唔講唔知,
有多款口味可以選擇。





一次過試12款鵝啤,
表姑媽要求每次來3款,
免得攤暖了。




Menu上寫的是Fried Haa Do Si,
原來是蝦多士。
但外表又有點像關西燒。



Onion Rings



2025年就這樣過了一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