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December 2010

食通街2010之潮州粿品

食完煲仔飯,行去皇后街街市吃潮州粿。


「哈泰族」朋友中,當中有潮州人,也有對潮州食物頗熟悉的,表姑媽就是連「粿」字也不懂如何讀,好似是「蛇quare」的「quare」。


 


「曾記」有50年歷史,由潮州巷搬到熟食中心,現在由3個媳婦打理,老太婆很友善,「表面」看來一點也不像潮州家姑。



 


點了4款粿,每款兩粒。


其中一款是韭菜,不用客氣了。



 


椰菜粿內有蝦米。



 


粿什。 有內臓。



 


 


水瓜烙。



 


很多人來買外賣的,朋友們都有極大興趣,外賣盒子是綠色的,表姑媽頗LIKE。



 


新鮮做好的粿,大嫂話要煎香才好味。



 


潮州菜中,本人最喜歡的是石榴雞,不過打冷的地方通常沒有。


9 December 2010

即管一試

某日睇完醫生同妹妹逛 IFC,妹妹想吃「Pret-a-Manger」,但表姑媽每天的 lunch 也是此店的包包,晚上不想再吃了。


結果去了從沒有打算光顧的「和歌山」,皆因感覺不良,有點似「圓方」的幾間日本食肆,那些一次也不想試的食肆。 


抱著「即管試一次」的心態試了一次,相信真是人生的唯一一次。


 


一個湯麵價錢貴過「札幌」,表姑媽忍不住說了一聲「憑甚麼 ?」,妹妹答「舖租」。


對J菜零興趣的表姑媽,不說此店味道好或壞了,不過妹妹頗滿意其「加洲卷」,皆因她把此店的加洲卷跟她經常光顧的超市「Taste」相比。 表姑媽無言。



 


個賣相不差的豬骨拉麵,塊豬軟骨好大塊。 十分茶廳feel。



 


凍豆腐,麻麻地。




 


最令本人頂不順是此店播著一些傳統日本音樂,類似「sakura sakura yayoi no sora wa」,好X惡頂。


真正日本和歌山県的拉麵有幾好? 密切留意敝 blog。


 


7 December 2010

拋磚引玉

表姑媽帶了一份少少手信給好朋友,好朋友二話不說便爭著請食飯。


總算是成功地拋磚引玉。


 


本來想吃小籠包的,由於不知要排幾耐先有位,於是去了吃拉麵。


 


表姑媽吃豬骨拉麵走蔥走筍 (次次都一樣),可能今次是好朋友請,特別好味。



 


好朋友的味噌ラーメン。 本人喜歡那些粟米。 下次一定要加在豬骨拉麵內。



 


吃不到小籠包,餃子是代替品。



 


如果一個人在此店吃麵的話,通常都會棄炸雞要餃子,不過今次可以吃得到,十分開心。


要是問這一分鐘的表姑媽喜歡餃子還是炸雞,一時之間也難以選擇。



 


好朋友即是好朋友,食個拉麵都要叫兩支啤酒啤一啤,吃得歡愉,喝得痛快。



 


雖然不是特別喜愛拉麵,不過「札幌 ・SAPPORO」總不會令表姑媽失望,而IFC有另一拉麵店,試過一次就不會再回頭,密切留意另一篇 blog。


4 December 2010

升呢飯局

是晚畢生摯友請食飯,地點為中環白蘿仙大廈的10樓的「La Bouteille」。


此餐廳名字為法語,吃的是法國菜。


這個6-course dinner中,每個course也很有心機去做。


 


第一道菜是 Marinated Tuna with Avocado Mousse 。


第一張相的關係,餓引至手震。



 


Seafood Platter:  Gillardeau No 1,螺及 Iceland Prawn.




 


剝了殼的蝦。這個蝦海水味重,好鬼鮮甜。


朋友很偉大地說︰一個臭,好過兩個人兩對手都臭。


本人覺得這種朋友很有義氣,果然是畢生摯友。



 


Home Made bread,意料之外,非常好味。



 


Mushroom Soup with Truffle.



 


Foie Grais with Beetroot Sauce.


別以為那是Strxwbxrxy,表姑媽點菜時已經聲明不希望見到Strxwbxrxy,伴碟也不能接受。



 


Duck Leg Confit.脆到不得了。聽說是此店的Signature Dish。



 


端來時已經走了Strxwbxrxy 的 Rhubard yoghurt.。



 


兩個餐當然有兩份甜品,友人超愛甜,可能因為各有所好,未試過爭食才能做到20幾年好朋友。


內有血橙肉的  Blood Orange Sorbet and Passion Fruit Sorbert。


我只吃了1cm x 1cm x 1cm,吃不到血橙肉,真不爽。



 


肯定用靚雞蛋焗的 Crème Brûlée。 吃少少便算。




 


友人嗜甜,所以就帶了這支酒來吃飯。


餐廳不收corkage。




 


不過明年3月拆樓的關係,餐廳將會結束營業了。



 


與這個朋友每次見面總是有說不完的話題。


朋友比本人老半年,竟然自爆開始有「癡家」傾向,週末如無必要,不想外出。 飯局中可見她 10 點半過後,眼皮已經開始垂下來。 以前一晚走幾場,現在又話嫌個袋重而沒有再去下場了,而且兩個人只飲了 750 ml。


又會老得那麼快 ... 表姑媽半年後也會這樣嗎?


友人認為半年是相當大的差距,她以 6個月大的 BB 跟 1 歲大的 BB來比較。


車!   40歲跟40歲半又可以這樣計嗎?


The Cove.海豚灣

入場原因︰好奇


 


朋友睇完之後,在FB的status講了句4字粗口,好奇心之下,想睇睇為何令朋友爆粗。


 


很少睇紀錄片,上一次好似是「An Inconvenient Truth」,都有5年前了。


 


從「The Cove」片中,拍到某國人的臉孔表情特別醜陋,放工後入場睇「The Cove」,不知何解,好似出了啖氣。


 


 



 


片中提到日本的一句諺語 「出る釘は打たれる」,突出來的釘要打番平,即不能太outstanding。 表姑媽都記不起為何套用這句諺語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