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July 2011

久別咖哩

喜歡日式咖哩,同樣喜歡印度咖哩的,特別是NAAN點上咖哩來吃。


不過表姑媽十分介意用手吃東西之後,手指甲留下咖哩顏色及味道,怎樣也不褪。  (同一原因,所以不吃橙。)


最近偶然機會吃了兩次咖哩。


 


次次行過孖沙街主要都是光顧「Malaymama.馬拉媽媽」,不過某個 Long Weekend,「Malaymama」內部裝修,所以與家人光顧已有兩年沒有試的印度餐廳「Masala」。


午餐依然是48蚊起,轉LASSI加錢,但不知加多少,通常表姑媽不會問的。


 


妹妹問起為什麼印度人特別喜歡橙色? 



 


有飯有NAAN確是幾開心,不過個飯大一些,NAAN多一些我會更開心。



 


菠菜魚塊。忘記試兩啖。



 


還有一客咖哩魚塊沒有影相。 (不是忘記吃就是忘記影相)


 


這一客是加了辣的咖哩雞,是本人的。


味道不錯。  所以才說多些飯多些NAAN會更開心。



 


其實當日行過見到「馬拉媽媽」裝修,嚇了一跳。後來知道「諗多咗了」,才放心。


 


到了7月某天,有朋友約本人來到佐敦吳松街的「佐敦咖哩屋」,說真的,門口不甚吸引,似吃酸辣米線的餐廳。


不過咖哩屋入面尚算整潔,不錯。


先來印度啤酒。




 


咖哩羊膝,要求大辣卻不辣。


肉質鮮嫩。 不過如不用手,只拿刀叉的話,有點難度。



 


果仁NAAN,又香又酥。



 


掛住處理隻羊膝,食TANDOORI CHICKEN時,都涼了,有點可惜。



 


由於羊膝不辣,被我們凶一凶之下,後上的Curry Okra的辣度就似樣啦。


朋友與我level相約,所以未至於最後由本人獨食。



 


食完兩餐印度咖哩後,本人都是喜歡日式咖哩多一些。


21 July 2011

俄羅斯菜

6月的最後一天,很晚下班,下班後與某君來了扶手電梯附近的 「Ivan the Kozak - 東歐(烏克蘭,俄羅斯)餐廳」晚飯。


 


學俄羅斯語時,老師曾經講過餐廳中文名字的來源,不過往往在堂上聽到的,下課前已經忘記得一乾二淨了。


 


見到有果味啤酒,本人揀了椰子味 (左)。



 


聽說這個羅宋湯是正宗的做法。


以紅菜頭加上 sour cream,對本人來說是否正宗不要緊,好味才是重要,這個確是不錯。 


不過每次飲羅宋湯,腦海就會出現某單新聞,菲傭遷怒於僱主,以特別材料炮製了羅宋湯.... 


(事件本身已經變態,而當我每次飲羅宋湯時就會提起,其實我更變態)



 


煎薯餅。是母親的味道!!!!!!!


童年時家母煮過這味餸,當然沒有中間那pat醬啦。



 


釀茄子。



 


釀茄子的另一面,我的友人興趣麻麻,我吃了大部分。



 


蘋果煮鴨肉。


本來以水果做餸的烹調方式本人是麻麻的 (咕嚕肉除外),這個鴨又幾好味。



 


個蓋是面包,食完餐飯後,剩返一對眼。


其實一粒會不會靚少少呢?



 


近鏡來多張。



 


這間俄羅斯餐廳是本人較早認識的一間,同樣有一間冰房喝vodka的,不過此餐廳打理得不是很好,比起以「三角型樂器」為名的那間俄羅斯餐廳,格局略遜。



 


我家也有這個這個藍色燈效果,哈哈。



 


餐廳的一角,本是不錯的感覺,但坐下來就會對著播放著網球賽事的大電視,有點大剎風景。



 


如果沒有那部電視壞了氣氛,確是一頓感覺不錯的飯局。


 


上次光顧時,原來也有吃煎薯餅,不過今次較好味︰


http://hk.myblog.yahoo.com/monkida-gourmet/article?mid=11470


20 July 2011

負負得正

回想起認識皇后街街市是因為這間叫「ABC Kitchen - A Better Cooking」的餐廳,可是到了第4次踏足皇后街街市才有機會光顧。


 


當天晚上表姑媽是第一個到達現場,啤酒只有Stella,聽說原因是不想keep stock。


不要緊,Stella也不錯,所以等朋友時先自隊。



 


朋友到齊後點菜。


送上香香的自家製麵包,表姑媽要求要一個比其他朋友大舊的包包。 (皆因表姑媽喜歡大的個性)


果然有求必應,確是有一舊特別巨型的,差點被朋友的朋友一手搶去。



 


此餐廳 free corkage,我們共帶了三支酒,再在餐廳開了一支。


今次3隻醉貓及其他友人相聚,次次總是掛著笑哈哈,往往記不起食物的味道,所以以下的內容看不見本人提食物是否美味。


 


蒜蓉白酒煮青口。



 


Crab cake 可以, Scallop也可以,不過把兩粒scallop 放在crab cake上,這個Presentation 還有美感嗎?  不過欣賞角度很個人的。



 


餐廳用了如西班牙/地中海般熱情的紅白格子枱布 (有兩款的),不過頭盤所用的透明磨沙碟令兩者也失去原有的立場。



 


來到主菜,換了白色碟,好多了。


兩隻蝦壓著的是柚子及木瓜絲,很有泰菜FEEL。


表姑媽突然記得「蝦」「柚子沙律」「木瓜沙律」的泰文,不過有沒有聽得明就很難說了。



 


辣汁海鮮。不辣,似咖哩。



 


點了兩客的Suckling Pig。



 


Suckling Pig的另一面與紅菜頭薯仔。



 


要求3成熟,端上來似7成,其中一隻醉貓說。



 


牛骨髓,印象中我的人生沒有品嚐過這東西。



 


南瓜 Quail 。



 


右手面白衫的是「ABC」老細之一。



 


老細見我們飲極都未醉,請我們飲LEMONCELLO。



 


今次有人陪我不嗜甜,確是很甜啊。



 


在街市一角的西餐廳,鋪上紅白格子枱布,整體上感覺就好似配搭出了錯一樣。


我們帶來的酒不夠凍,餐廳熱誠地在冰桶內注入新冰,free corkage也可享有如此服務,更令本人再一度感覺到甚麼出錯,精神也錯亂起來。


加上之前提到2粒Scallop放在Crabcake頂的怪相及格子枱布與磨沙碟的配撘,多番mismatch之下,負負得正,令這餐飯局變為 perfect,確是一次歡愉的飯局。


18 July 2011

天婦羅局

7月初與我的3位永遠吃不飽,永遠喝不醉的朋友吃日本菜,地點由我定。 (是我堅持去揀「穴蔵」的。)


同時邀請了朋友的二哥二嫂及姪女一齊,因為要是朋友飯後POST相上FB,二哥二嫂定會叫朋友再帶他們來吃飯。為了幫朋友慳返一次飯錢,而又可以多些人一齊食飯,結果一行7人吃了4個鐘日本菜。


 


地震後對此店有很大影響,當晚加起來先後只有四枱客。


由屋企行去餐廳雖然少於十分鐘,但天時暑熱之下,一坐低都是先喝杯啤酒,有大廚陪飲。



 


雖然店員逐一介紹每件食物,本來已經是左耳入右耳出的本人,又要顧著影相,又要飲啖酒丫清一清個palette,又要跟朋友吹水,鬼有留意店員說的是甚麼。





 


 


來自波士頓的龍蝦。




 


食到要ENCORE的TORO。



 


蜆肉清湯。



 


6個大人6支酒。



 


Tempura開始出場。







 


 


見到朋友二哥部相機,同我前度同一款甚至同一顏色,突然有點掛住它。




 


食個沙律休息一下。


吃了那麼多TEMPURA,竟然沒有人提議喝啤酒,有位友人食完這餐飯後喉嚨痛。










 


這個溫泉蛋端來之前,已經有一位朋友入了房瞓低了。




 


大廚沒有為我們準備的炸蛋黃。不過二哥堅持要試,所以7人吃了4粒,果然是名不虛傳。



 


早前出場的波士頓龍蝦用味噌煮的湯。



 


借友人的雪糕來影相。



 


大半年沒有吃過TEMPURA,一次過吃了那麼多,很高興。


不過有邊次來到找這位大廚吃TEMPURA而不是一次過吃那麼多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