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至8月期間,
熊貓走了,來了大象。
在某星期五六日的連續三天,
不約而同踏足三個有大象的商場,
不過只在其中一個場影了相。
如早前一篇Blog也提過,
表姑媽沒有搞大型飯局,
事實上,在炎炎夏日,
連午餐也比以前少了外出(星期一至五)。
這兩個月的早午晚小型飯局,
由最接近寒舍範圍說起。
差不多每兩星期都會去「Al Forno」818。
有次吃了好多蒜片的Garlic Bread,
不過表姑媽夾走晒所有蒜片先吃。
適合夏日胃口的Taco Pizza。
另有一次食食下落傾盆大雨。
離開餐廳時又陽光普照,
陰晴不定的天氣,很悩人。
不是有沒有帶雨傘的問題,
而是穿甚麼鞋子的問題。
餐廳換上了新的桌椅。
最近連餐具(碟)也換了新的。
近期Cold-Pressed Juice大行其道,
屋企街口都開了一間,
「Pret a Manger」也有得賣,
不過表姑媽沒有試過。
為什麼Cold-Pressed Juice那麼貴?
在扶手電梯旁的「Life Cafe」一面喝Juice
一面傾對面Fitness Club都有得賣Cold Pressed Juice。
做大廚的舅父,他老細很喜歡「一樂燒鵝」,
當舅父知道「一樂燒鵝」是表姑媽飯堂之一,
舅父很想跟表姑媽一齊去「一樂燒鵝」食燒鵝。
講了一年以上,終於有機會約到舅父一齊來。
「一樂」老闆娘跟舅父惺惺相惜,
結果半隻鵝髀不但收得平,而且送上油菜,
今次舅父的面夠晒大。
另一次表姑媽吃了三併。
在金鐘吃早餐,
表姑媽只識去「Triple O」,
確是有很久很久沒有吃過。
表姑媽小學同學「小咸魚」,
生完 BB,坐月坐了一個月,
某日連同家母一齊去探「小咸魚」及BB,
家母攬住BB攬到不願放手。
「小咸魚」帶表姑媽來到大坑「炳記」。
表姑媽吃了餐蛋麵,
偷了媽媽碗麵的兩舊豬扒。
可是靈魂公仔麵不算好味。
這兩個月期間竟然去了幾次CWB,
皆因帶架相機入廠出廠。
在Sogo地庫的「Curry Bee」吃了咖哩豬扒烏冬。
回想起十多年前報讀的一個夜間課程,
每到考試的當天,就來此店吃「炸豬扒」,
日本語「炸豬扒」即是「勝」的意思。
後來考試食「炸豬扒」被「Kit Kat」取代了,
「Kit Kat」不只「勝」,而是「必勝」的意思。
8月份的某一週,
同時間有兩位朋友入了醫院,
探病前在「丹麥餅店」買了熱狗去探病。
食完熱狗,
再吃醫院的下午茶。
薯條不咸,
芝麻蝦多士亦跟美味無關。
「agnès b」的 Pistachio Teddy Bear,
都算幾好味。
當然不是表姑媽一個人食晒一件啦。
「 Little Mermaid」買了件都算頗甜的東西。
老麥的雞翼拼盤。
實物差了一大截。
「新金島」37蚊的雙拼米線,
全廣東道最便宜。
同一店的咖哩都幾好味,
但不是日日都在set lunch menu內。
七月份又同大頭蝦光顧了一次「點一龍」,
每次來都有一些新東西。
算佢啦!
是日粒蝦餃又幾晶瑩剔透。
表姑媽忍不住哼起「燦爛的晶瑩...」,
大頭蝦顧住影相,聽不到吧。
冬瓜小荷包,餐牌上個樣跟石榴雞很似,
因為掛念石榴雞,點這客冬瓜小荷包。
可是,相差太遠,頂!
實物個樣衰到冇朋友。
想念一樣東西時,
還是繼續想念吧,總好過求其找樣差不多的來代替。
燒賣尚可。
上次吃過的蒸飯不錯,
再試。 既然有新嘢,就試新的。
無花果甜到漏,
加上紅棗 ,變了很甜的飯。
邊落豉油邊影相,影了幾張都不滿意。
豉油靠在一面,大頭蝦很不滿。
粟米餅都幾好味。
很久沒有去「Cooked Deli」,
多人到好似唔駛錢。
縱使「懶」有系統,
但睇少一眼就會被人攞了自己點的東西。
要昅到實!
在「Cooked Deli」食午餐是朝九晚五中最大壓力的一小時。
這兩個月光顧「Coco壱番屋」,
表姑媽沒有再吃Okra+炸忌廉,
吃了期間限定的免治雞肉(つくね)加蛋。
J人老細的芝士漢堡。
也是期間限定的炸芝士,
相當美味。
可是沒有踏足兩個月的「京笹」,
味道有明顯的變化。
ネギトロ,
端來時J人已經話個樣唔得。
還勸表姑媽不用影相也罷。
通常越叫表姑媽唔好影,
卻偏要影多一張。
表姑媽的メンチカツ(免治豬肉),
味道與口感都好有問題。
十分失望。
某個晚上在TST Happy Hour之後,
在「鳥華」吃拉麵。
表姑媽點了一客最普通的。
有人加6蚊加辣醬。
表姑媽說加辣要加錢,
都唔慌辣得去邊啦。
誰料辣得有誠意,結果表姑媽吃了辣的一碗。
柯士甸道有間麵店「蘭香麵家」,
門口貼了不少雜誌專訪。
店內乾淨企理,
都算難得。
老闆娘不知幾親切,
知表姑媽第一次光顧,
推介表姑媽下次試豬軟骨冬菇(麵或米),
試過就知好。
再度光顧時就試了。
對表姑媽來說,味太濃。
同一條街有間叫「阿芳餃子」,
初時還以為是「阿芬」。
正在包餃子的就是「阿芳」嗎?
套餐都有很多不同配搭。
有輕量或重量級。
「三哥」與「譚仔」,
哪間好味一些,表姑媽沒有立場。
同事喜歡「譚仔」,
有時吃一碗乜都有的米線(右),
而表姑媽就兩餸就夠了(左)。
不是喜歡皮蛋,
而是喜歡此麻辣。
有次在尖東見到「三哥」,
順便試試。
第一次見「煳」字。
不知點讀,也不知其意思。
「從初相識到深深愛上它,只於一分鐘內發生。」
講咁長,簡單些,即「一見鍾情」吧!
個賣相好似幾好,
沒有「譚仔」般凌亂。
在渡船街上課前,
試過一兩間店。
不知甚麼是「挍挍麵」,甚麼連發音也不知。
點了勝瓜加豆卜,
端來時先發現好似欠了甚麼似的。
馬上加幾滴辣椒油先似樣。
再加多一客紅油抄手,有料到。
名叫「糖水檔」的一間店,
不過表姑媽來過兩次也沒有吃糖水。
第一次吃腸粉。
另一次吃炒麵。
炒麵有很多蔥。
先把蔥夾走。
再加上辣醬甜醬。
店外在個豆腐花桶。
另一朋友入了醫院,來到觀塘探望一下他。
20年前在裕民坊的一個街市吃過泰菜,
之後還在附近Karaoke,
畢竟是20年前的事了。
既然來到觀塘,
順便找住在觀塘的M課程「死黨」見過面,
以前讀書時,晚上十點先放學,
但她說現在十點在街上有一種很夜的感覺。
我們在APM(還是AMP)的「吉野家」吃了個咖哩飯(又是咖哩),
個人認為十分美味。
另一次與另一友人一齊去醫院探病,
離開醫院後在一間開24小時的茶餐廳食飯。
要求︰魷魚蒸肉餅(green onion on the side)。
想不到這間茶餐廳又真的照做。
為免遇到熟人,
有時會好秘密地外賣回家開餐。
8月完,暑假完,
不想熱鬼辣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