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November 2018

Gingko House 銀杏館 ~ 分贓唔勻打死人


歌賦街的「銀杏館」,
都有一段日子沒有來,
上次來晚餐已是2009年6月,
睇番篇BLOG,
真是得啖笑,
比當年的死對頭形容為藍血人大戰異形。


某星期一下午才決定當晚來吃飯,
不訂位的話連最後兩個位都沒有。




加不知幾多錢,
有湯又有白飯。

是日餐湯是番茄薯仔,
番茄與薯仔相處不太融洽,
各自發展,
沒有合而為一。

個人認為堅道58-62号的半山冰室(Mid Levels Cafe)的
番茄薯仔湯就非常共融了。




素菜選擇多的是,
難得齊心的要一客木耳炒秋葵。

不過就算不齊心,
最後決定權都是落在表姑媽手上。




有人愛吃雞,
今次試了豉油雞,
豉油美味。

就是因為豉油美味,
所以懷念起「大班樓」的十八味豉油雞。




另一Signature是太爺香烤羊扒,
一客三件。

正所講分贓唔勻打死人,
三件羊扒不夠分,
表姑媽不需別人讓(但會搶),
自己亦不會讓給人,
亦非常介意吃1.5份,
為什麼有得揀的情況下還要同人分?

錢搞得掂的問題就不是問題,
結果加多一件羊扒,
不分大細,
各吃兩件。

要求加辣,
表姑媽把尺只是微辣,
總算惹味。




餐廳是支持長者就業的社企,
但當晚服務員外表看來跟表姑媽年齡相約,
那麼說表姑媽都是長者了,
真係恭喜我自己了。

沒有吃甜品就埋單回家去。
長者還是早點休息好。




除了9年前光顧過晚餐之外,
今次是第二次來晚餐。

曾在油麻地及饒宗館文化館的「銀杏館」吃過午餐,
雖不算喜出望外,
但兩次都沒有失望,
可能是晚這一餐是多年來最得的,
除了個番茄薯仔湯。

20 November 2018

La Pampa ~ 回憶起當年Pizza Hut的Salad Bar


5月份在「PAMPAS」午餐後,
5個月後來到「LA PAMPA」午餐,
繼2001年以後再次踏足。




表姑媽其實不太了解Salad Bar是不是一劑過,
非任吃的。

如果是任吃的話,應該是「半步飛」吧。




表姑媽人生第一次認識Salad Bar這個英文,
就是當年的Pizza Hut了。

表姑媽為人求其是但,
當年沒有搏晒老命挑戰過Pizza Hut Salad Bar,
夾親都是菠蘿加粟米,
並淋上千島汁。

那些年,
覺得千島汁的顏色及質感跟蝦醬很像。

生菜,番茄從不會夾,
又不需要用來「圍邊」。

到了今時今日的Salad Bar,
這是表姑媽的選擇。




人客多的關係,
效率相當高,
端來麵包籃。





不要薯條或薯蓉,
給了表姑媽西蘭花及椰菜花,
粟米不是不好,
只是黐牙好鬼煩,
以前後生時不太黐牙的。

雖則Sirloin外表不及「PAMPAS」,
但味道卻勝過「PAMPAS」。




對面那位吃Salmon。




上次光顧「PAMPAS」是下午一點半,
人不多,
所以較自在。

今次十二點來到「LA PAMPA」,
餐廳非常繁忙。




到12點半就座無虛席,
喝完杯咖啡埋單走人。


17 November 2018

小地方(生記) ~ 食堂FEEL

有晚來到摩羅廟交加街「小地方」。




有人話很久沒有吃過蝦仁炒蛋。
所以棄套餐,
單點。




慳住慳住,
一支藍妹兩份飲。




又是黃色的。
霸王雞也。




加辣版的牛仔骨都幾有睇頭。




餐廳裝修十分簡樸,
有食堂FEEL。




價格卻沒有食堂FEEL,
不算相宜,
位於半山的關係?




離開摩羅廟交加街後,
轉去摩羅廟街。




來到「XOCO」,
當晚餐廳非常繁忙。

喝Margarita當然要走飲管。



5 November 2018

La Lune ~ 光榮結業 追憶 未來見


細個時,
表姑媽稱永和街為羽毛街,
因街口有幾檔賣羽毛扇及羽毛裝飾的店舖。

到了20歲出頭,
表姑媽在緊貼永和街的永享銀行大廈上班,
而畢生摯友在永和街上班,
永和街成為我們見面聚腳地。

到了2003年,
30幾歲了,
永和街開了間「OLA」,
畢生摯友說餐廳老闆是靚仔,
秀色可餐,
所以很快「OLA」就成為我們歡樂時光據點。

到了40歲之後,
同一老細David於
「OLA」隔離開多間名為「LA LUNE」的Whisky Bar,
當年中環有「ANGEL'S SHARE」,
上環有「LA LUNE」,
喜歡威士忌也是這樣練成的。

漸漸地「OLA」沒有了,
「LA LUNE」變成有得食有得飲的餐廳。

曾經好幾年的除夕與畢生摯友都在「OLA」或「LA LUNE」午餐,
12點吃到4點,
當畢生摯友離開永和街工作後,
我們就訂於各自的生日飯在這裡慶生,
不作他選。

13年間,
我們由一面揸住酒杯底一面暢談
近期「吃」了甚麼好東西之風流快活事,
到了最近話題離不開收經,染髮及老花,
由生暗瘡到生乜生物,
不變的是老闆David還是靚仔依然,
當然表姑媽和摯友感情也沒有變。



* * *

餐廳於9月份宣報光榮結業。
結業前,
與摯友一起來道別。




「唔夠眼」就不看餐牌了,
就由餐廳靚仔老闆David揸fit。




鵝肝。




賣相不錯的parma ham.





自己點菜就不會點湯了。




之後端來方利。

表姑媽縱使見識不多,
但印象中方利不便宜,
那麼大條魚,
一定價值不菲。

David說:  是的!  方利是貴的,不過我冇打算收得貴。

望住條方利不知怎樣落手。

食海鮮大的摯友問David攞兩對筷子。

食魚要用筷子「Lun」骨才夠滋味。
結果魚頭被摯友「Lun」得很乾淨。




還有一客羊膝。

真是食量不及當年勇,
想當年二人吃三人餐,
現在吃完條方利都飽飽滯滯了,
羊膝還是打包作為第二天與同事一起分享的午餐。




有人個胃雖然細了,
但看來吃甜品的胃沒有細到,
可以亳無難度KO個甜品。

表姑媽就連夾粒藍莓也吃不下。






David送給我們二人的。




反正都結業了,
不如倒大杯一些吧。




這是表姑媽見「LA LUNE」的最後一面。




結業告示。


「OLA」「LA LUNE」不時在敝Blog出現,
數一數也有以下數則:


2008 年除夕午餐,
相信第一次在表姑媽BLOG出現。

2014年第5次的除夕lunch


2017年6月永和街重聚


2017年到表姑媽慶生及冬至午餐


2018年6月又到跟摯友慶生




 2013年1月還是主打威士忌年代的「LA LUNE」。




2014年3月來到飲和頭酒,
結果還是傾唔掂數,
沒有反枱,
但不歡而散。




2015年7月有次雞翼送Rosé,
當時Juno三部曲大熱,
左手拿酒杯,右手拿雞翼地聽外傳「瑕疵」。




16年5月淨飲,
不要給表姑媽花生。

給花生也可,
但不能收錢。




最近一次屋企壞了冷氣,
要落街飲番杯涼透身子才回家。




照片有限,
回憶在心底是無限。

摯友說餐廳載滿了回憶,
又再響起「追憶」:
為何為何曾共我一起的像時日總未逗留...




表姑媽也為今次別離點返首歌,「未來見」:
幾張臉掠過 
未留座
只得你 始終也明白最初...





未想到下次與畢生摯友在哪裡慶生。


3 November 2018

大戶屋 ~ 整體滿意

有晚來到L PLACE的「大戶屋」,
數年前在TST吃過一次,
在中環開店,
一直想來試試。

時間尚早,人不多,
小心翼翼地把餐牌由第一頁看至最後一頁,
餐牌內圖片美麗,顏色美麗,立體咁滯。

決定好甚麼做膽,
拖甚麼腳的套餐最適合自己。

揀了一客
燒鹽麴五花腩,
十分美味。

美味的不一定是邪惡,
但邪惡的總是美味。




另一個套餐揀了
燒生薑醬油牛舌。

十分一般。




套餐內有白飯(可加錢轉五殻飯),
お新香(醃白菜)、味噌汁、Salad、茶碗蒸
相當豐富。

茶碗蒸內沒有銀杏。




成為Storellet會員之後,
還送芒果芭菲一客。




餐廳服務十分好,
因為「一期一會」這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