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了3名友人飯「敍」,
不是飯「聚」,
來到灣仔「潘明記」。
去年6月末短「敍」時表姑媽在敝BLOG曾這樣記「敍」,
期待再有機會(母語溝通 )交流,
結果一年後的六月再「聚」。
當晚隔籬枱的母語交流絕不比我們這枱遜色。
等人齊時端來餐前小吃。
表姑媽少見「菜譜」這兩個字,
菜單或餐牌較常見。
雞絲粉皮先出場,
芝麻醬沒有慳住慳住。
麻辣豬耳加辣,
確是有多多麻少少辣。
(註:表姑媽認為有少少辣。)
友人想吃魚,
酸魚或水煮魚都可以。
既然有得揀,
表姑媽當然揀水煮魚。
萬一揀了酸魚,
那就不知點樣好了。
吩咐餐廳這一客水煮魚必要加辣,
表姑媽唔流汗唔俾錢。
落單那位面有難色,
可能心知唔慌辣得去邊,
萬一呢條友真係唔俾錢點算?
端來時跟隔籬枱的一客水煮魚賣相相比,
只是多加了幾粒花椒罷了。
根本不麻不辣,
剛才的麻辣豬耳比起這客水煮魚,
麻辣的層次更為明顯。
間中表姑媽開罐沙甸魚都辣過這客水煮魚。
真是「閂冷氣」!
本來打算拍下流汗前VS流汗後的照片的。
結果汗都冇滴,
乜心機都冇。
之後出場的三個餸由友人點。
宮保明蝦非常脆。
可能本人少吃宮保明蝦,
覺得味道非常甜,
是甜到漏。
想起六年前香港話劇團的一個劇目「都是龍袍惹的禍」,
在台上炒宮保雞丁,
回想起都覺得香噴噴。
薑汁芥蘭。
半隻樟茶鴨配饅頭。
表姑媽應該是第一次吃樟茶鴨,
吃了一件都嫌多。
埋單轉場。
通常飯「敍」(「敍」舊)都有下場的,
而飯「聚」(「聚」舊)一般是沒有下場了。
這是個人對「敍」與「聚」的分別。
結果下場是行過隔籬兩個街口飲了一杯,
表姑媽以為可以揸mic而非揸酒杯的。
想得這麼理想,
註定有劫數破壞甜夢一場。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