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6年半沒有光顧過「Ivan the Kozak」(東歐餐廳),
餐廳已由閣麟街搬了到雲咸街。
以東歐餐廳為名,
話說是主打烏克蘭及俄羅斯菜。
表姑媽認識俄羅斯總比烏克蘭多少少(只是多一丁點),
於是一直當是一間俄菜餐廳,
當年同期還有Balailaika。
於是一直當是一間俄菜餐廳,
當年同期還有Balailaika。
平日晚上餐廳都全場爆滿,
叫好又叫座。
試下正宗烏克蘭羅宋湯,
好鮮紅。
比起6年半前,
表姑媽多了機會吃紅菜頭,
也習慣了其味道。
又想起6年半前喝羅宋湯時自己聯想了甚麼,
6年半後同樣聯想了甚麼。
只會越來越變態,
變態是不會由有變無的。
以下是2011年7月的一篇記事:
酥皮非常硬。
擘不開的,
要用餐刀加小小力水切開。
芝士焗牛舌盅,
牛舌相當肥美。
點菜時沒有留意,
原來雞肉磨菇卷是炸的。
一大碌,
約有20cm (8")
炸到脆卜卜熱辣辣好香口,
配Cream Sauce很和味。
來支立陶宛的啤酒潤下喉。
表姑媽連立陶宛在哪裡也不知,
立陶宛個「宛」字點寫都要請教他人。
再來一個Vodka Tasting Set
A set of 6,
由於有flavour的只得4款選擇,
所以兩款Honey Pepper味來多杯。
較深色的是Cranberry 味,
味道有點像咳藥水。
表姑媽連烏克蘭及烏拉圭都搞不好,
又不知立陶苑在哪裡,
不過就知道vodka是用薯仔蒸餾,
gin用杜松子,
rum用甘蔗的。
有童年回憶的煎薯餅,
表姑媽每次必吃。
童年時吃的就沒有Sour Cream了。
大大支Vodka,
原來有6 litre。
寒舍支vodka只有 1 litre.
來多個主菜,
焗兔肉配上意粉,
法國入口。
有人可能未必接受。
見到聖母瑪利亞及耶穌的聖像畫(Icon) ,
原來老闆娘是東正教的。
餐廳大門掛上多張美女照片。
老闆Ivan十分好客,
烏克蘭太太穿上烏克蘭服飾招待,
老闆仔又英俊無比,
環境氣氛舒適,
很難忘的重逢,
要再來。
好特別餐廳!
ReplyDelete好特別餐廳!
ReplyDelete